• 1、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到了春秋时期, 郑庄公却享用九鼎,其他诸侯更是竞相仿效。这说明(     )
    A、诸侯国众多 B、诸侯兼并弱小 C、周王室衰微 D、周王室中兴
  • 2、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A、夏、商、周政权更替 B、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C、商周时期的铸造水平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3、根据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 4、如果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商朝,下列物品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 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汤建立商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

    武王伐纣

    使西周走向灭亡

    C

    启继承王位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D

    西周初实行分封制

    缩小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A、A. B、B. C、C. D、D.
  • 6、

    中国近代的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文献、建筑•法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   【文献呈现潮流】

    (1)一组同学整理出上面文献名片。请比较它们在经济主张上的不同之处。

    展板二   【建筑承载历史】

    图一三元里古庙

    图二   总理衙门

    图三 京师大学堂

    图四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历史图片,请你根据示例任选一幅图片进行解读。(示例图片不可选)

    (示例:图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为了纪念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展板三   【法律见证变化】

    文献一: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行使其统治权。

    文献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

    院……

    第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3)三组同学搜集到上面两部法律文献,比较文献规定的总统权力发生的变化,分析文献一颁布的重要意义。

  • 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提出购买外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故今日之责任(挽救民族危亡),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摘编自1900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为了担当“今日之责任”进行过什么探索?他的积极探索对当时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努力。

    材料四:循斯现象,于人身则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

    ——摘自《敬告青年》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篇文章的发表吹响了哪一事件的号角?“种种之思想”在该事件中表现为哪些思想?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声称:“(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厅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1)材料一中为了“狠狠地教训它”,英国的举动是什么?结果怎样?

    材料二: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材料三:在19世纪末的某历史事件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日本的野蛮罪行。与之相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4)你同意材料四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 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被迫进行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的近代化,近代化也经历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阶段,不同层面阶段提出不同主张。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A、“民主”“科学”→三民主义→变法图强→“自强”“求富” B、“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C、“民主”“科学”→“自强”“求富”→三民主义→变法图强 D、“自强”“求富”→三民主义→变法图强→“自强”“求富”
  • 10、“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 1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立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地理学研究开始兴起 B、官方开始关注边疆危机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已经成为潮流
  • 1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列强侵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
    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割地面积 C、赔款数量 D、开放通商口岸
  • 1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 15、请你阅读歌词并领会其精神,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自由的赞歌——《马赛曲》中文版歌词(部分)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们,光荣的日子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啊痛苦呻吟。

    ……

    我们渴望宝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她去战斗。看我们高举那自由旗帜,胜利地迈着大步前进。让敌人在我们脚底下,听我们凯旋的歌声。公民,武装起来,公民,决一死战。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尽!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力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摘编自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迫使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请结合其中的相关史实谈谈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变化”的核心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况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总结当时的时代潮流。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材料二   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林肯……顺应时势……推动了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林肯不仅使美国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统一起来,而且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1)、结合所学,指出签署《独立宣言》的那场战争性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哪部法律文献,在世界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些文件“推动了美国北方走向胜利”?综合上述材料思考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 19、阅读材料表格,回答问题。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迪亚士、达•伽马等

    贸易往来

    (1)、表格中路线范围的变化,得益于哪一事件?简要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2)、除表格人物外,试举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人物一例,说明其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的趋势。
  • 20、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泛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动巴黎公社取得成功 C、它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诞生 D、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