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发现了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这体现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是(  )
    A、热爱祖国、勇于开拓 B、忘我工作、顾全大局 C、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D、勤俭节约、乐于助人
  • 2、如图拍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坐在联合国大会议厅座位上仰头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这是因为(  )

    A、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3、“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提出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不结盟的原则
  •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图组表明(  )

    A、我国军事实力领先世界 B、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我国航空技术世界一流 D、我国已实现国防建设现代化
  • 5、澳门回归以来,本地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长至2023年的3795亿澳门元,人均收入跻身全球前列。澳门的发展证明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B、“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 C、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正确
  •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
  •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科学理论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8、深圳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它的快速发展得力于经济特区的设置。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在于(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 D、享有行政管理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 9、“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针对这种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
  • 10、“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11、“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 12、如表是1960~196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表,导致表1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60~196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年)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

    99.7

    72.7

    94.4

    110.2

    118.3

    11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A、改革开放的实施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  )
    A、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 B、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一部分
  •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力发展农工商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 15、“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抗美援朝 C、台海危机 D、越南战争
  •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保障了基本人权 B、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起临时宪法作用 D、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文献
  •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

    ——《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二 这一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应如何“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以及最早确定这一政策的文件。列举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2)、材料二中“这一构想”是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性。在这一构想中,国家的主体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为维护国家统一,200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哪一重要法律文件?
    (3)、综上所述,概括促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推动力量。
  • 18、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根据以下材料,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材料一:1952年底,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促成材料一中农民“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二中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体现了什么原理?

    (3)、材料三:1958年6月21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材料四:“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签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四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对我国农村哪一经济政策的最初尝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19、“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段颁奖词赞誉的是屠呦呦。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 20、2024年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认为,应共同努力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停火止战,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说明我国(  )
    A、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B、仍然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 C、外交的出发点是共同利益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