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融、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民族血脉相亲】

    材料一: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 

    ——摘自《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并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血脉 相亲的史实。

    (2)、【民族文化相融】 材料二:如图

    观察如图,指出三种货币的相似之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3)、【民族疆域共守】

    材料三

    根据图 1 、2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设立的管理中国台湾地区行政机构的名称,并分析这两个机构设置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 2、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 是(    )
    A、唐朝时期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农业生产工具 B、元朝时期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 C、岳飞、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D、清朝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皮黄戏 ”,后来被称为“京戏 ”或“京剧 ”。
  • 3、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复习时,梳理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最可用于研究(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 C、民族的交融和社会的发展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4、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清朝的相关史实创作的漫画。据此推测,该漫画的主题是清朝的(    )

    A、文化专制 B、人口增长 C、闭关政策 D、市民文化
  • 5、明清时期的商帮成员常以合伙经营的方式,订立规章,共同协商货物价格,有时也会借调资金,保护 同乡商人的利益。这主要反映明清时期商帮(    )
    A、具有强烈的排外性 B、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C、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D、注重内部的合作与互助
  • 6、在明朝中外经济互动中,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被引进中国。这些物种的引入 (    )
    A、加剧了民族危机 B、丰富了人们饮食结构 C、破坏了生态平衡 D、加快了自然经济解体
  • 7、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

    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 商人,在戎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

    ②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 的倭患。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 8、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三种发明时指出,“人类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  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此推测,他评 述的三种发明是(    )
    A、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B、造纸术、曲辕犁和秧马 C、水排、筒车和青铜技术 D、丝绸、纸币和冶铁技术
  • 9、“榷场 ”盛行于两宋时期,是官府主导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边境贸易的场所,和平时期开放,战争时期 关闭。这表明榷场的出现(    )
    A、导致了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消除了民族隔阂 C、丰富了民族间交流方式 D、缩短了民族间地理差距
  • 10、如图反映了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南民北迁成为主流 B、对外由封闭到开放 C、契丹政权延续始终 D、政权从并立到统一
  • 11、艺术作品往往能体现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导向,如图是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的一组宋代陶俑,从左至右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手持书本的读书人和拿着钱袋的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 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B、国家政策影响价值取向 C、宋代文人个子普遍较高 D、宋代制瓷技术全球领先
  • 12、《宋史•范祖禹传》中记载的“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加强 B、土地兼并严重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品经济发达
  • 13、诗圣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诗中的“世乱 ”

    指的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4、 2024 年 4 月,扬州市举办鉴真东渡 1270 周年中日友好纪念活动,旨在弘扬鉴真精神。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鉴真精神的内涵是(    )
    A、百折不挠、传播文化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坚韧不拔、血战到底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 1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 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通判制度 D、行省制度
  • 16、唐太宗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的治国名 言。这表明他(    )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重视选拔人才 C、奉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 17、唐朝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这样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 ”他意在强调大运河的开凿(    )
    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C、加速了隋朝政权的灭亡 D、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 18、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友好交往

    材料二:文学大师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 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 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 一首诗走的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 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 仰望你那伦唐朝的月亮。

    材料三: 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台湾者

    中国之土地也

    材料四:科技巨匠

    李时珍

    《天工开物》手影

    (1)、材料一中,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贞观初年,高僧玄 奘西行天竺取经,他回国后由其弟子整理的哪一部书籍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 献?
    (2)、材料二中的“你 ”在诗歌史上享有“诗仙 ”的美誉,他是谁?写出右图人物的一部代表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图片中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
    (4)、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材料四中李时珍的科技著作是什么?《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 19、 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图一开元通宝                       图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A、自然物品向人工铸造演变 B、货币形制从杂乱走向统一 C、铸币大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D、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飞跃
  • 20、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下列是他的作品是(  )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韩熙载夜宴图》 D、《清明上河图》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