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的远古居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和文化遗址有20余处,分布范围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特别是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材料二   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考古学者在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材料三   下列图片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并简述北京人学会用火的重大意义。
    (3)、根据这两件文物,请你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通过以上探究,谈谈考古发现在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 2、“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它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3、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千里之地尽是尸骨,百姓生活并不如意。下列两幅图片有何关联(     )

    A、秦朝人民修筑长城热情高涨 B、秦朝繁重徭役激化社会矛盾 C、秦朝刑法严酷激起民愤 D、起义胜利秦朝灭亡
  • 4、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址。1978—2021年,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该遗址的宫殿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墓葬区、观象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明确的功能分区。该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的社会(     )
    A、已经诞生封建王朝 B、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C、尚未兴起原始农业 D、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 5、学者许倬云认为,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成为两个时期天然的分界线。据材料推断导致分界线产生的原因是(     )
    A、彩陶文化兴起 B、打制石器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兴起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材料二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三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材料五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六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七   如图

    材料八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九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4)、秦国的崛起与材料四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
    (5)、材料五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6)、依据材料六,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7)、上图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8)、材料八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9)、材料九中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10)、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两位皇帝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 7、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实质是(     )
    A、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B、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 C、刘邦反抗秦朝统治的农民战争 D、项羽反抗秦朝统治的贵族起义
  • 8、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秦朝形势图》,从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秦始皇把都城定在镐京 C、秦朝管理地方实行分封制 D、秦疆域在当时世界上最大
  • 9、历史史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B、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 C、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起义爆发 D、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 10、“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是《吕氏春秋》中一段记载,描述了传说时代的一名治水英雄的什么治水方法(     )
    A、建堤坝 B、疏通壅塞 C、建水利工程 D、搬迁移民
  • 11、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观察上图,围绕文明的起源,任选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至少选取两处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2、变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14-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租地农场主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产品推向市场。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紧密和扩大。

    材料二:刚刚来到世间的资产阶级,需要科学文化知识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打破基督教会的桎梏,冲破经院哲学的统治,摆脱来世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束缚……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继承和改造罗马文化,汲取城市文化、民间文化的优秀成果,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宣扬核心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并发展,货币(黄金)取代了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马可·波罗对东方财富的夸大描述,刺激了欧洲人向东方寻找黄金的热情。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它的横征暴敛使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格猛涨。欧洲当时的造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并普遍使用罗盘导航技术。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实现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材料四: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五:(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他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文艺复兴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关系,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并选择图片中的一位人物,写出他的代表作品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B: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引发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启了环球之旅。

    (4)、结合材料四,请回答A、B、C三条航路的开辟者分别是哪位航海家?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3、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是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

    ——(美)海斯等著《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这一时期,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建筑等。

    ——摘自陈钦庄等著《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拜占庭帝国则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淘。

    ——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四: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地处欧洲、亚洲、非洲三洲交界处的阿拉伯半岛,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民族也曾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历山大东征有何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在大化天皇的领导下,日本国进行了仿效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

    B: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拜占庭这一“保存”对后来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材料中认为拜占庭帝国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证明。请写出两项阿拉伯文化的成果。
    (6)、综合以上材料,你对人类文明的交往有什么样的认识?
  • 14、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B、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D、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
  • 15、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各自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种文明类型,这种文明类型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工业文明 D、古代欧洲文明
  • 1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思想的大解放

    B

    “三角贸易”

    使美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

    西欧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D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A、A B、B C、C D、D
  • 17、三大世界性宗教,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B、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C、基督教信仰唯一真神安拉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政权有机结合
  • 18、《罗马民法大全》是研究罗马法的主要资料,它不包括以下哪一部法律(     )
    A、《查士丁尼法典》 B、《新法典》 C、《法理概要》 D、《十二铜表法》
  • 19、下图中的帕特农神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它属于古代的(     )

    A、巴比伦 B、斯巴达 C、雅典 D、罗马
  • 20、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的是(     )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凯撒 D、克洛维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