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
面对列强的侵略,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中国人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坎坷旅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1)请依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进行哪次探索?这次探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请依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进行哪次探索?请列举1位在这次变法探索中除梁启超以外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们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会解脱,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3)材料三中揭开这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四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
-
2、如图是无锡广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注册年份为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即公元(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
3、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从示意图中,明显可以看到第二张图在外力的作用下,“大清”沉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清”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面与如图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将中国人知不足后进行的探索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第一期:戊戌变法;第二期:辛亥革命 B、第一期:辛亥革命;第二期:戊戌变法 C、第一期:洋务运动;第二期:戊戌变法 D、第一期:辛亥革命;第二期:洋务运动
-
5、据如下表可以判断( )
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
7、
中国革命时代留下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丰富的革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红船从这里启航】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此后,“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后来通称“红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编自百度百科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中共一大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和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2)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A:中共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表明中共对当时的国情有了正确的认识。( )
B: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黄埔军校铸军魂】
材料二 徐向前、许光达…等百余名黄埔同学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八路军参谋长)和重庆会友陈宏模莅临大会,大会致电校长蒋介石表示要加强黄埔同学团结,促进全国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3)材料二中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谁?黄埔军校的组建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井冈山上红旗飘】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些武装起义?“井冈山上朱毛合”是指什么事件?井冈山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红军不怕远征难】
材料四 (关于长征)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失败了”?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未涉及”。A: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体现了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C: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仅在于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进步作用?材料二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材料三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这个文化思想运动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得名。开始于1919年前3年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启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并随着五四爱国运动而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内在联系?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又是怎样“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的? -
9、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电影《西安事变》 C、蒋介石日记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
10、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 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
11、罗家伦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中国学生和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引发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年龄增长引发思想变化 D、洋务运动创办了新式学堂
-
1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A、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D、中国社会性质已改变
-
1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多达100万人没了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反映了( )A、光绪雷厉风行 B、顽固势力阻挠 C、改革操之过急 D、改革内容全面
-
15、下列所示的是徐中约所著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的部分。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有可能是( )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
13.3 争在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北洋水师的成立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在台湾建立行省 -
16、
某小组以“近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拓掠夺】
材料一:16世纪,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们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西印度群岛的蜜糖和甜酒,南美的可可,非洲的象牙等等。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供应的增长。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请从世界发展角度分析以上贸易活动的影响。【制度奠基】
材料二:17世纪末,英国逐渐建立起一种合适的政治体制,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使后来的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时,都自觉不自觉的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合适的政治体制”的影响。【工业起步】
材料三:18世纪中期后,机器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英国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印度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英国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棉织机器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社会问题。【应对危机】
材料四:美国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奴隶种植园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欧美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
17、
文化之光•传承文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传承文明•法制建设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搜集相关历史史料,认识世界文明的辉煌灿烂。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以“传承文明成果”为主题,整理了下列文化信息,准备布展。
建筑之美:古罗马建筑
代表: A
特点: B
哲学之光:古希腊哲学
代表人物及成就: C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补充表中内容的完整性。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法制建设展现进步”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2)请在图一、图二中任选一幅写出它为研究哪国法制成就提供了史料并进行解读。
-
18、两河流域形成的苏美尔文明,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建立,后来建立的巴比伦成了两河文明的代表。下列成果属于“两河文明”的是( )A、
B、
C、
D、
-
19、下图所示人物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在长篇诗作《神曲》中,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是( )A、莎士比亚 B、凯撒 C、达·芬奇 D、但丁
-
20、中世纪时期,英王亨利二世在颁发的城市“特许状”中写道: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A、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 B、王权利用市民进行扩张 C、英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战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