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往往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旗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其密切相连,是基于孙中山在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等方面贡献作出的评价。孙中山是共和国真正缔造者和坚决捍卫者也是恰如其分的,建立中华民国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独裁复辟意图暴露后,他又领导了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诚如其所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摘编自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孙中山的双重身份,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重身份展开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简要说明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上杰出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质。
  • 2、“左权同志军事才能出众,指挥作战灵活多变,在多次重要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出精准的作战方案,带领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一评价强调了左权(   )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C、率先提出武装抗日主张 D、领导局部抗战胜利
  • 3、蒋介石称谢晋元为“中华民国军人光荣之典范”,并赞扬其在孤军营中的坚毅精神。毛泽东则称谢晋元为“民族革命典型”,认为其代表了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们做出这一评价是由于谢晋元(   )
    A、在喜峰口重伤日军 B、率军守卫宝山后壮烈牺牲 C、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D、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军
  • 4、同学们整理了不同人物对叶挺的评价,这说明(   )

    人物

    评价内容

    周恩来

    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蒋介石

    叶挺固执己见,不肯就范,实为可惜。然其军事才能,确为罕见

    A、时代背景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B、多角度的评价可以还原史实 C、政治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D、人物评价受社会地位的影响
  • 5、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梳理了李大钊的人物事迹,下列与其事迹相符的评价是  (   )

    ·1916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发起并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面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慷慨赴死

    A、雄才伟略,气贯山河 B、巩固民国,强化集权 C、顺应民意,锐意革新 D、革命先驱,舍生铸魂
  • 6、某公众号展示了某一历史人物的生平(部分)和评价,与之相符的人物身份是(   )

    生平

    (部分)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和科学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胡适、鲁迅等学者任教,推动白话文运动

    ·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指导五四运动后期的发展

    评价

    他在北大,把《新青年》办成思想革命的中心⋯⋯使这个杂志成了中国思想界空前的大变动。

    A、马克思主义先驱 B、新文化运动旗手 C、“实业救国”践行者 D、工人运动领导者
  • 7、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

    对如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都积极参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B、都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C、都参加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D、都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治思想
  • 8、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所示评价,这着重强调康有为(   )

    ·康有为之学⋯⋯倡导变法,开风气之先,终不失为一代思想启蒙之先驱

    ·康有为之变法,实为晚清思想解放之先声……其倡导变法之勇气,足为后世楷模

    ·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吾国近代先觉之士

    A、是思想解放的推动者 B、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C、重视启蒙教育的发展 D、是近代革命的先行者
  • 9、“左季高(左宗棠)之功,不在曾文正(曾国藩)之下……若非其力排众议,毅然西征,西北边陲恐已沦为异域。”“左宗棠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术灵活,远非阿古柏的乌合之众可比。”材料评述的是左宗棠(   )
    A、兴办洋务 B、收复新疆 C、组建海军 D、修建学堂
  • 10、孙中山认为洪秀全是反清第一人,常自比“洪秀全第二”,毛泽东亦说到洪秀全“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两位不同阶级的革命领袖对其作出高度评价是由于洪秀全(   )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C、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11、“(他)以雷霆手段禁烟,其智略远胜庸常,虽功未竟而志可昭日月。”“(他的)《四洲志》,虽仅辑译西书,然其‘开眼看世界’之志,实导引后来洋务、维新两派思想。”据此可知,“他”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梁启超 D、黄兴
  • 12、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也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B、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 13、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毛泽东为西北野战军制定了“蘑菇战术”。通过这一战术的灵活运用,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被迫在陕北高原上反复周旋。②淮海战役中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统筹谋划、灵活应变,在战役进行中不断调整目标,把处于劣势的战役打成了漂亮的歼灭战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拥护 C、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配合 D、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
  • 14、小唯同学课后复习时搜集了如下资料,从中可以感悟到中国人(   )

    ·1939年抗日志士李友邦在浙江金华纽建“台湾义勇队”,长期转战于祖国东南地区,用实际行动来赢得民族独立、台湾光复

    ·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参军参战,南侨机工战斗在滇缅公路上,华侨飞行员血洒祖国长空

    ·一位四川父亲给出川抗日的儿子送上“死”字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A、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服务人民、乐于奉献的理想信念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 15、傅作义将军的胜利,特别是百灵庙的大捷……使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有了信心,激发了抗日气氛的新高潮。这一战役指的是(   )
    A、绥远抗战 B、察哈尔抗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大捷
  • 16、小历参加“向英雄人物学习”征文活动,并围绕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撰写文章。下列最有可能是他的文章标题的是(   )
    A、《辛亥先驱的巾帼传奇》 B、《甘将热血沃中华》 C、《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D、《红颜铁血战英寇》
  • 17、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政治教育工作。这些规定(   )
    A、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B、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D、推动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18、下列对以下版画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画家采用俯视角度,将方志敏设定在画面的上方,其余两人置于下方,使方志敏在地位与气势上压倒敌人。展现出方志敏在身陷囹圄时仍大义凛然、不为敌人利诱所动的场面。

    A、折射出方志敏坚定的爱国信念 B、体现了方志敏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C、展现出方志敏敢于斗争的精神 D、突出方志敏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
  • 19、小历同学在下方梳理了国民革命时期关于毛泽东的革命事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毛泽东(   )

    时间

    史事

    1926年11月

    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1月至3月

    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湖南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随后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

    毛泽东到武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汲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高度重视农民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 如下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传单,其彰显出中国人民的(   )

    A、爱国主义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