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 如下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承载的历史记忆是(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D、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2、如下是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收藏的1938年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它( )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这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抗日战争中,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要相互配合。
A、推动了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 B、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C、培养了抗日救国的骨干力量 D、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 -
3、1939年9月,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1940年7月,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的南进战略迟迟不能付诸实施。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材料表明(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D、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4、下表信息整理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该表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38年
澳门举行“八一三”献金救国活动
1940年
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
1941年
香港九华工人团体响应“一元献机运动”,每人捐献1元钱,购买军用飞机献给祖国
A、敌后战场力量壮大 B、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 C、人民群众踊跃参军 D、民族观念认同的加深 -
5、同学们在云参观某一抗战遗址时了解到:“日本的战线愈延长,游击战术愈足以摧毁他们的力量。”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万家岭战役 B、枣宜会战 C、黄土岭伏击战 D、武汉会战
-
6、百团大战纪念馆中有段文字:“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到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这表明百团大战( )A、推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是对日军进行的交通破击战 C、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使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
7、同学们查找到的岳麓山响鼓岭石亭内的长沙会战碑及部分碑文记载。据此可知,这场战役的胜利( )
伊古已来(自古以来),一战而决(决定)国命(命运)者有之矣,未有一战而系(影响)世界之祸福(安危)者也。有之,自长沙会战始(开始)。
A、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B、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斗志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
8、同学们在云参观某战役遗址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如下所示歌曲(节选)。该战役(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
9、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牢中
——摘自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材料二 关于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目前已到成熟时期,不久当有圆满结果,勿念为盼……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粉碎这个不合理的旧社会。(1937年7月)
我部已编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为叶挺),已于昨日全部出发前线,并成立驻浙办事处,暂由我负责。(1938年3月)
——摘自苍南大埔头红色教育展厅中的吴毓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一曼家书的时代背景。分析这封家书体现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毓两份不同时期家书反映的共同史实。并说明这一史实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主题线索。 -
10、同学们查找到如下照片及文字史料记载。其共同印证的史实是( )
各种枪支齐射的巨响和俘虏群中传来的垂死呼号声混在一起,长江边简直成了叫唤地狱。
———温书林所著实时性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之铁证》
A、中华民族坚持全民族抗战 B、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C、国民党军队遭遇严重溃败 D、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 -
11、 1937 年,繁花似锦的上海沦为烽火战场,八年级(2)班同学为了解抗战期间的上海,开展资料探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问题。(1)、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某场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领。据此推知,这场战役是( )
名称
职位(时任)
牺牲日期
黄梅兴
第88 师第264 旅旅长
1937年8月14日
姚子青
第98师中校营长
1937年9月7日
杨杰
第1师第1旅副旅长
1937年10月11日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2)、“日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挑衅侵略,已经引起了我们英勇奋发的抗战,这抗战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事实上表现中国的确能够抵抗侵略”。这意在强调这场战役( )A、有利于激发人民斗志 B、使国共开始联合抗日 C、标志抗日战争的结束 D、避免了民族危机加深 -
12、如下信息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在军队问题上,共产党愿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在政权建设上,共产党拥护国民政府,拥护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两个政权的敌对状态
A、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C、坚持抗战反抗侵略的决心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
13、万同学课后复习时查找到如下照片。这张照片所展现的内容 ( )
1937年日军攻打宛平城留下的弹坑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见证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
14、下面是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内截取的两幅图片。(1)、最可能出现在上述报刊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工农武装割据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处“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
15、下面是小唯同学以“局部抗战”为主题设计的手抄报,下面可以纳入这一手抄报的内容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喜峰口战斗
-
16、日本为了发动九一八事变,大肆制造武装入侵舆论,加紧策划侵略阴谋;多次组织参谋旅行,研究攻占东北的方案;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加紧军事部署;利用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伺机入侵。这表明( )A、日本扩张不得人心 B、中国人民奋起抗争 C、日本侵华早有蓄谋 D、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
17、长征,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画作再现了红军长征出发前和江西于都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
材料二 长征途中紧急召开的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照抄照搬的错误思想路线向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转折。毛泽东曾指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陈云曾向共产国际报告道:“从这一阶段起,我们精神面貌改变了,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遵义会议终于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和控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征程。
——摘编自冯玲《红军长征中若干对中国
革命具有转折性影响的事件研究》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30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3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3万人比30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3万人的队伍,要比30万人强大。
——摘自徐光寿《伟大的长征精神,远超悲情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油画《送别》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转变。并归纳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不到3万人的队伍,要比30万人强大”。 -
18、同学们收集到如下两组诗词,与“三军”“会师三路”共同相关的事件是 ( )
《七律·长征》
(节选)
——毛泽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会师》
(节选)
————李真
义聚红军,千锤百炼,北国疆场斩寇妖。说今起,会师三路、荟萃。
A、革命军北伐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秋收起义 -
19、小史同学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可知,红军长征 (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①各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拿出粮食、衣被等支援红军,使红军得到军需物资的补充;②在彝族地区,彝海结盟后,彝族群众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____款,当向导,抬担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支援红军作战,并把自己的亲人送入红军
红军长征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传播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
20、共产党员江善忠的言志小诗:“脚穿草鞋爬山峰,唔(不)怕雨来唔(不)怕风。唔(不)怕脑盖跌落地,只要革命早成功。”从中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 ( )A、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B、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C、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的精神 D、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