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率领17艘大船,搭载了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还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以及牛、马、驴、猪、羊等家畜,还携带了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说明哥伦布航海(     )
    A、根本目的是推动美洲建设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促进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D、主要致力于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
  • 2、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人性的光泽。“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3、11世纪晚期,西欧佛兰德斯地区的一名骑士因在市集上复仇闹事被一位伯爵扔进沸水里;法王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将大量时间花在镇压那些掠夺商人的人身上。这(       )
    A、抑制了城市自治 B、助推了商品经济活跃 C、强化了专制王权 D、增强了民族国家意识
  • 4、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建立 C、幕府统治的强化 D、全盘西化的推动
  • 5、“多层分封且土地零散,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所以,封土即采邑实际成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和世袭领地。”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日本的幕府统治 D、印度的种姓制度
  • 6、根据“《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等关键词,可以概括的单元主题是(     )
    A、希腊的古典文化 B、罗马的古典文化 C、亚非的古代文明 D、雅典的民主政治
  • 7、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会淹没一些土地,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来测量这些土地的面积,来确定当年的赋税。因此“几乎古埃及人都会画各种直线的图形,每个人都是拉绳定界的先师”。这表明(     )
    A、农业经济阻碍科技进步 B、君主专制促进科技发展 C、古埃及人民有高超智慧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 8、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九年级(1)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项目学习,某小组梳理了如下精神及其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部分)

    精神名称

    主要内涵

    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抗美援朝精神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改革开放精神

    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表格增添一个精神谱系的精神名称。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内涵。
    (2)、精神谱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担当。结合百年党史发展历程,阐述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出的努力。(要求:至少结合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 9、1945年2月,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该会议(   )
    A、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B、决定彻底消灭法西斯,战后成立联合国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 10、达·芬奇的画作《圣母子与圣安妮》中,圣母更像一位村妇,也是赤脚。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中的圣母形象,典雅而沉静,俯视着死去儿子的身体,表现出无奈与痛苦。这些作者的意图是(       )
    A、宣扬人要主宰万物 B、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D、揭示现实生活人性
  • 11、下图为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变化情况。下图数量(千万海关两)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群众运动的进行 B、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12、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 13、某班举办反抗外来侵略专题展,其中有倭寇图卷、林则徐虎门销烟池遗址、北洋水师致远舰等图片。可以入选这一专题的图片是(     )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 C、荷兰军队向郑成功投降图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 14、某班举行图片展,其中图片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四川广汉出土的青铜面具共同体现出(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 C、社会组织十分严密 D、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 1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为世界的发展留下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回顾历史,吸取教训,方能拥抱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九年级学生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搜集的资料

    ①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和殖民地面积统计表

    项目

    排名

    经济

    1860 年工业产量排名

    1

    2

    3

    4

    1913 年工业产量排名

    3

    4

    2

    1

    政治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排名

    1

    2

    4

    5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凡尔赛条约》                            ④   《九国公约》

                                                 

    材料二 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     制日益减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历史人物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人物

    评价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靠《凡尔赛条约》来约束维系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法国元帅福熙

    这不是和平,是 20 年的休战!

    (1)、根据材料一展示的相关史实,从以下两个视角任选一个,结合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视角一: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视角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两个史实,证明一战后,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3)、概括材料三中列宁、凯恩斯、福熙评价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形成以上评价的原因。
  • 16、水陆交通的改进见证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罗马帝国,帝国庞大军队的转运,繁荣的经济和贸易,需要先进而且数量极大的陆上运输工具。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制车匠发现了塞尔特人的四轮马车,并再加技术革新,使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具备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这种四轮马车备受青睐。……

    罗马大道从不修成绕城高速,全部都是穿城而过,完全笔直,便于罗马军队迅速控制城市。随着罗马向外征服,大道的军事用途逐渐下降,经济用途逐渐上升,罗马路网逐渐从运兵网下沉为物流网。罗马境内的商贸及其繁荣和罗马路网这个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贡献密不可分。

    ——摘编自李筠《罗马史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由于民间技术力量的缺乏,美国联邦政府指示军方给予技术支持,到 1835年,联邦政府至少援助了20条铁路的勘测。在当时高关税的背景下,美国1830~1843年间对铁路进口器材减免关税达 600万美元。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开始给予铁路公司直接的支持,贷款按铁路里程发放。联邦政府赠与铁路公司土地,到1871年底,铁路公司共实际获得大约1.31亿英亩的土地。铁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摘编自朱寿清《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三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马帝国四轮马车备受青睐的原因,并指出罗马修建道路网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采用哪些方式支持铁路建设。
    (3)、据材料三,概括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综上,归纳促进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7、1943年关于战后德国安排的国际会议中,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则提出肃清普鲁士军国主义。这些主张的共同意图是(     )
    A、夺取世界霸权 B、建立和平秩序 C、划分势力范围 D、促成德国分裂
  • 18、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列属于其“创造的有利条件”的是(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 19、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该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该学者评价的成就(     )
    A、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
  • 20、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写道“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轻视实践经验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开始紧密结合 C、思想解放推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D、科技发展取决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