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基督教创立之初,就得到了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
2、罗马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某校“史友社”的同学们搜集资料,围绕“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衰亡亦非一朝之患”这一话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从城邦到帝国】
资料一:罗马崛起示意图。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资料二:《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
————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从强盛到衰落】
资料三:我不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源自野蛮人的入侵,……关键是罗马帝国内部因素导致罗马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
————凯茨《世界文明史中的争论》
资料四:1世纪时罗马全年假日为66天,4世纪时竟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自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奴隶制经济陷于危机,农业衰落,工商业和城市萧条。
————摘编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请运用所学按顺序将罗马崛起示意图补充完整。(2)、联系所学指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原因。(3)、有人这样评价《十二铜表法》:“镌刻公平于表,难掩贵族之痕”,请根据资料二,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请根据资料四对资料三的观点加以分析。 -
3、九年级某班的同学撰写了《罗马帝国兴衰史》课本剧,以下剧本内容符合史实的有( )
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②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
③克利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 ④4世纪末,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罗马人修筑的道路遍及帝国境内的各个角落,即使在偏远的不列颠行省也修建了一个长达5000千米的道路系统。这些发达健全的道路网把行省的商贸中心、主要城市、罗马殖民地和军事要塞连接起来。该举措旨在⋯⋯⋯⋯( )A、推行民主政治 B、适应对外扩张 C、巩固法制传统 D、促进民族交融
-
5、下列对右图文字的解读正确的有 ( )

①“他”是指终身独裁官凯撒
②“他”统治时期,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③在这一时期,元老院与公民大会权力依然很大
④“他”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出现了危机,其主要表现是 ( )A、成文法的制定 B、马尔克公社制度的瓦解 C、斯巴达克起义 D、亚历山大帝国全面入侵
-
7、公元前264年,罗马人为争夺西西里岛,决定同地中海西部强国开战。据此回答第4~5题。(1)、罗马人要开战的强国是( )A、斯巴达 B、希腊 C、波斯 D、迦太基(2)、当时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保民官 C、元老院 D、执政官
-
8、476年,东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
9、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
10、意大利半岛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
11、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研究了玄奘西行的相关史料,开展了玄奘西行见闻的情景剧表演,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幕:西行途中见闻
第二幕:求学那烂陀寺

史料一:“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自余杂姓,实繁种族,各随类聚。”
————摘编自《大唐西域记》

史料二: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抵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在那里接受了“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等教义,并带回了很多经书。
————摘编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根据史料一确定第一幕中应出现的角色。这体现了当时天竺实行的哪一制度?(2)、第二幕中玄奘能否聆听乔达摩·悉达多讲经?为什么?(3)、联系第一幕描述的制度,说说第二幕描述的宗教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原因。 -
12、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上画了一幅示意图(如图)。该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种姓制度的传播路线 C、亚非文明交流的路线 D、孔雀王朝疆域扩张的路线 -
13、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公元前 3 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国教。以上材料说明了( )A、佛教教义的矛盾 B、宗教具有政治的属性 C、佛教外传的过程 D、宗教只属于底层民众
-
14、婆罗门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的身体,用他身体的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手变成了刹帝利,腿变成了吠舍,脚变成了首陀罗(如右图)。回答问题。(1)、古代印度,一位5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要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向这个孩子行礼。这个孩子属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2)、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位男子: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这位男子( )A、处于印度社会的最底层 B、其子可以加入武士集团 C、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吠舍 D、可以娶刹帝利女子为妻 -
15、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下列对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哈拉帕文明和雅利安文明一脉相承 ②摩亨佐·达罗是孔雀王朝的首都
③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④因多次受到外族侵扰而逐渐衰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0到 9 的计数法、60 进制与《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分别代表了古代印度在数学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
17、在古代印度,国王和武士在同一个等级,都属于刹帝利。
-
18、孟斐斯和哈拉帕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浮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石柱上刻写法典内容使用的是什么文字?(2)、透过法典的内容摘录,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制定该法典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从法典的历史价值角度,分析卢浮宫珍藏《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原因。 -
20、某教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教授亚非古代文明,学生可以通过该技术( )A、看到苏美尔人用60进制计算粮食的产量 B、看到苏美尔人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历法 C、进入金字塔内部欣赏古埃及楔形文字铭文 D、在古巴比伦王国欣赏惊艳绝伦的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