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自我革新的精神。(   )
  • 2、从1930年到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都被红军成功粉碎。(   )
  • 3、1936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震惊! 1936! 】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1)【探因】写出西安事变的爆发时间,并根据背景回顾将西安事变爆发原因示意图补充完整。

    爆发时间

    (2)【回应】请结合所学,以毛泽东的角度给张学良回一封电报。

    背景回顾: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5 年 12月 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振奋! 1936! 】

    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1936年12月26日《大公报》

    在经过了十年最激烈的内战之后,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什么意思?……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3)【释疑】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左侧报道加点部分的理解。

  • 4、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指蒋介石在西安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统一的中国”是指(    )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C、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5、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先后经历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共两党的矛盾程度 B、蒋介石对中共政策的调整 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 6、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比,二者都(    )
    A、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 B、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C、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先锋 D、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7、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下列抗日救亡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②冯玉祥、吉鸿昌等收复多伦等地

    ③傅作义在绥远取得百灵庙大捷④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抗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 8、1935年12月6日,清华大学刊物《怒吼吧》刊载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文章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该“怒吼”发出的背景是(    )
    A、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B、日本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C、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 D、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 9、下图为某抗日救亡会发行的援助马占山将军抗敌守土券, 该券(    )

    A、最有可能发行于1935年 B、有力地支援了江桥抗战 C、有助于喜峰口战斗的胜利 D、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体现
  • 10、小李同学搜集了下列这组图片,若要为这组图片取一个标题,最适合的是(    )

    A、烽火初燃、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C、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生死攸关、转危为安
  • 11、“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931年的沈阳 B、1933年的长春 C、1932年的上海 D、1935年的北平
  • 12、下图是某图书封面,该图书是把  ▲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A、华北危机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13、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 14、华北危机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
  • 15、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了积极抵抗政策,全力抗击日本侵略者。(    )
  • 16、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谱写的一场天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梦起】

    材料一:天王到金田后,招齐拜上帝之人,……双界顶之战,两家(即清军、太平军)死人不少。屯扎数月,当被清朝之兵四困。……经西王、南王打破(清军大营),然后出关,分水旱上永安州。

    ————《李秀成自述》

    材料一中的“天王”“西王”“南王”分别指谁?“分水旱上永安州”后,太平天国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新进展?

    (2)、【梦兴】

    材料二:如下图。

    图1自述依次描述了太平天国的哪些军事行动?这些行动之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什么时期?

    (3)、图2封面上“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说说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梦碎】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这一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天京之围,始于一八六二年四月。今年(1864年)老天王因援兵不到,命我亲身来召诸王。不料老天王升天,天京破了。

    ————《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中所述的事件分别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太平天国最终“梦碎”的主要原因。
  • 17、“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材料表明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
    A、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D、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18、张老师在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是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 19、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天津
  • 20、《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外国商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清政府固守闭关自守的政策 B、清政府拒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C、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取得胜利 D、太平天国控制了部分长江沿岸城镇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