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1894年11月,美国《世界报》针对侵华日军当年的某一暴行发文谴责:“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该暴行是指日军( )A、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D、在旅顺对居民进行大屠杀
-
2、下侧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中,在A处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有( )

①左宝贵
②徐邦道
③邓世昌
④林永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这表明日本( )A、企图称霸全世界 B、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C、对朝鲜觊觎已久 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4、《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5、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
6、平壤战役后,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
7、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都属于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史料实证·虚伪的独裁】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污秽),谨守宪法。……俟(等到)召集国会 , 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惬,誓告同胞。
列举两项史实“打脸”袁世凯誓词加点部分。
(2)、【时空观念·正义的回击】
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比较时间轴上前两次回击的异同点,并写出第三次回击的名称。
(3)、【历史解释·糟糕的时期】《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的失败,本质在于旧秩序崩塌后未能建立有效的替代系统。军阀取代皇帝却无统治合法性,……相反,它标志着长达数十年的混乱局面的开始。……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理解。
-
8、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桂系等 ②浙江被皖系军阀占据
③滇系唐继尧曾参与过护国战争 ④奉系军阀盘踞在东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下图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中军费增长的情况。导致军费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抗击列强侵略 B、镇压农民起义 C、军阀割据混战 D、参与国际战争 -
10、探寻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有( )
①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 ②四川保路运动————护国战争
③袁世凯复辟————护法运动 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创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这段文字记述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
12、下图是民国五年发行的纪念币背面,中央铸飞龙图案,上下分镌“中华帝国”“洪宪纪元”字样。该纪念币见证了( )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袁世凯称帝的闹剧 D、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
13、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终接受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不包括( )A、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B、承认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 C、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及财政顾问
-
14、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读下列两幅与袁世凯有关的漫画,回答第5~6题。(1)、这幅创作于民国初年的漫画意在( )
A、讽刺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B、指责军阀混战加剧人民负担 C、揭露袁世凯假共和真独裁面目 D、批判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2)、漫画中群起而攻的现象说明( )
A、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B、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C、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D、护国军力量太强大 -
15、“辛亥革命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两类疯子”的代表分别是 ( )A、康有为 孙中山 B、孙中山 黎元洪 C、孙中山 袁世凯 D、袁世凯 宋教仁
-
16、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北京政府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直系军阀。( )
-
17、1915年底,唐继尧、黄兴、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
-
18、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意图是灭亡中国。 ( )
-
19、戊戌变法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1873—1929)
人物经历:
◎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
◎12岁入广州学海堂,16岁中举人。
◎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协助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和强学会,担任主要撰稿人。
◎23岁创办《时务报》并担任主笔,撰写《变法通议》。
◎24岁编辑《西政丛书》出版,创办大同译书局,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等。
◎25岁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人物言论: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B:新政虽败,而新机已动,士大夫争讲西学,学堂、报馆、学会遍于各省,民权之种子已播于人心。……戊戌维新,实为改革政治制度第一声。
C:维新者,非推翻旧朝之谓,乃于旧朝中求新法以救之。……变法之权操诸上,则全在皇上;操诸下,则全在士大夫。
(1)、梁启超22岁时为什么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2)、梁启超言论A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诏令中是如何体现的?(3)、请围绕戊戌变法的性质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梁启超的言行加以论述。 -
20、下侧资料卡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C、有利于西方技术的传播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