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云南全省各地各族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切志请缨”,百姓争先恐后交纳捐款,妇女们把簪环首饰都拿出来抵交,海外华侨也积极响应募捐,护国军官兵团结一致,配备先进武器装备,屡建奇功。这可以用来研究  (   )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现 B、护国战争胜利的原因 C、黄花岗起义历史意义 D、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宣布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想。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达到了约束袁世凯的目的 B、保卫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树立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 3、千百年来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皇帝都可以被推翻,那还有什么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不能打破,社会曾经的皇权崇拜不复再现,旧的君臣、上下、尊卑等级制度,以及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腐的旧思想、旧观念、旧做派,都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
    A、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号召人民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4、 同学们围绕如下两份文件展开讨论,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

    A、袁世凯镇压革命志士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清王朝的皇位禅让
  • 5、下图为小琳同学为本次故事分享会准备的背景音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6、“这一事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预演,七十二名烈士的牺牲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 7、小辉同学在本次故事分享会上设计了“思想之光·三民主义”的篇章,并准备了孙中山的演说资料,该资料描述的是  (   )

    今欲造成完全独立国,不外乎谋共和之准备,当以民权为本位,保障民权为第一着。

    ——1912年8月30日孙中山《在北京军警界欢迎会的演说》

    A、保障人民权利,建立民主共和 B、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C、推翻清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D、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 8、小历同学分享了某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早年革命事迹,这位历史人物是   (   )

    时间

    事迹

    1894年夏

    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康有为
  • 9、综合本次成果汇报会,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 10、封建帝制复辟————民主共和的挫折材料一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罪致讨……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

    (1915年12月)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

    军阀派系

    支持者

    直系

    英美

    皖系

    日本

    奉系

    日本

    滇系

    英美

    桂系

    英美

    部分北洋军阀派系及其支持者

    ————整理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蔡锷对“元首谋逆”的态度,为此开展了什么行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所示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并分析其特点。
  • 11、践行革命理想————共和政体的构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1)、(中考新考法·任选史实说明联系)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史实及其联系。
    (2)、材料二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的分布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上述法律文献的原则。
  • 12、追寻救国道路————民主共和的蓝图

    材料一 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材料三

    广州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天华主张 (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鼓励民众反抗列强侵略 D、不断壮大革命组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义”提出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起义折射出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 13、【汇报准备】汇报会开始前,同学们绘制了以下时间轴进行回顾复习。

    上述时间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兴中会成立”到“清帝退位”属于 (  )

    A、晚清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 14、综合本次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请你谈谈对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的认识。
  • 15、视角1 农民阶级的抗争
    (1)、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自强求富 D、学习西方
    (2)、视角2 洋务派的自救

    材料二

    创办工业

    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军事

    新式陆军

    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新式海军

    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

    材料三 李鸿章晚年对自己的洋务事业的评价: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摘编自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①根据材料二可知洋务运动特点是 (    )

    A.涉及领域广泛

    B.注重各地区均衡发展

    C.持续时间较长

    D.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事业”的结果和李鸿章这样评价的原因。

    (3)、视角3 维新派的变革

    材料四

    材料五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维新思想发展的因素。

    (4)、(中考新考法·论述给定观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请你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紧扣观点,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6、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1871年

    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1874年

    日军进攻台湾南部

    1884年

    法国舰队突袭中国福建水师

    1885年

    法军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

    材料二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材料三

    (1)、材料一表明19世纪中后期 (   )
    A、中国开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中国人英勇反抗外来侵略 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清政府开始注重海防建设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一场战争期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所示内容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教训。
    (3)、请你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历史照片进行解读。
  • 17、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与探索。八年级(2)班同学以“抗争·探索”为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探究一 搜集历史照片————展现洋务发展

    探究二 展示人物图片————感悟精神品质

    探究三 整理报刊信息-—-分析创办作用

    报纸发表评论文章,赞扬维新派团体保国会“士大夫不奉朝旨毅然引国事为己任”的义举。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第一组同学搜集了4 幅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照片,请你任选其一,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如上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图片或照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人物的历史贡献,并分析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
    (3)、第三组同学整理了维新运动时期的相关报刊信息。这些报刊的创办起到了哪些作用?
    (4)、综合上述探究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与救亡图存探索的认识。
  • 18、鸦片战争是两种不同文明的撞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军舰在广东海面出现后,林恐其趁南风北犯,即知照沿海各省筹防。除了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在福建有所部署外,各省当局以事端起于广东,均不以为意……中国军队所用武器不外弓、矢、刀、戟、藤牌、鸟枪、扛炮、喷筒。至于水师,英人谓“二艘军舰即可将其赶散”。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外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现在这一格局被打破,列强用不平等条约的形式确立了新的关系。对列强来说,这些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军来犯时清政府内部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给你带来的启示。
  • 1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寡有能奉行诏书者”“疆臣皆西后所擢用,不知有皇上,皆置诏书于不问”。这表明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   )
    A、地方大员蓄意破坏 B、守旧势力力量强大 C、维新变法操之过急 D、新党各派存在分歧
  • 20、变法失败后,人们深深知道“维新终未可沉着晏然以得之,则仍不得不望诸民党之崛起。”“而天下大势之所趋,其必经过一党之革命。”过去受康、梁思想影响的人,有不少投身到革命行列中去。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发展了近代报刊事业 C、推动人们思想发生转变 D、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