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 自1964年以来,考古学者对蓝田人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现场都看到了许多这些遗址,最可知,蓝田人(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
2、 一个由多国考古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开展开挖掘,希望能够找到改写人类进化历史的化石。由此可见,化石是( )A、埋藏地下的远古生物遗骸、遗迹 B、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 D、普通的石头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科技和文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探究一:辉煌的科技】
材料一 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猎民间歌读;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到醋酱的制作,凡是维持生计的事物,没有不完整记录的。书名为《齐民要求》。
——摘编自《齐民要术》序(译文)
材料二 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颂行后,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探究二:传神的绘画】
材料三 他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动提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绘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人物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探究三:哭泣的石窟】
材料四 著名的石窟艺术。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我”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哪些方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后在该领域所取得的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是什么?并谈谈祖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请写出他的两幅绘画作品。(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四中两大石窟的名称。风沙的侵蚀、人为的破坏等,导致了这些石窟的损坏,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这些艺术品?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突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材料二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材料三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贵河流域向南运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间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与原居的间越族长期相处,逐渐成为客家人。
(1)、材料一中西晋的“这场内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危害?这一事件还导致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什么现象?(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4)、开放性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自萱卓巴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曾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欲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隆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中的“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挟天子面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哪位皇帝?(2)、从材料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该战役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请说明理由。 -
6、 如果把“魏蜀吴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整合成一个单元,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王朝更迭与制度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7、 一首歌曲中唱道:“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戏曲艺术 B、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书法艺术
-
8、 “古代中国的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算圆周率则对把握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运行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终于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材料旨在强调( )A、生产生活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动力 B、科技创新需要有物质生产作为基础 C、祖冲之在数学、历法方面成就突出 D、南北朝时期的科技领先世界近千年
-
9、 《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面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关注农具革新 B、顺应天时地利 C、引进作物品种 D、大规模化生产
-
10、 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太学和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宫,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遭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 C、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
-
11、 下图是河南洛阳衡山北魏帝陵出土的一枚光亮如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铸造时间为491年至518年)。由此可以推定( )A、金币专供于北魏帝王享乐之用 B、北魏时期东西方的商业交流频繁 C、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拜占庭帝国 D、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易位于洛阳
-
12、 “(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锐意改革旧俗 B、注重学以致用 C、重视汉族文化 D、潜心文学创
-
13、 淝水之战中,当前秦军队按照与东晋军队的约定稍一退却,就有汉人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前秦军中的汉、鲜卑、匈奴等各族将士迅速作鸟善散,自相践踏,前秦军队溃不成军。不久,前秦瓦解,北方重归分裂与混战。这表明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A、前秦苻坚的骄傲轻敌 B、前秦内部的民族矛盾 C、东晋将士的众志成城 D、东晋军队的人多势众
-
14、 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经验,使“民勤本业”的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民众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D、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地区引种
-
15、 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图是戴老师备课中使用的部分素材。由此推断,戴老师备课的主题是( )
两晋人口迁徙
南朝青瓷剂花单杯壶
农业
麦租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江浙地区冶铁业发展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经济
“谷帛股阜”
A、西域地区发展 B、西南地区开发 C、黄河流域发展 D、江南地区开发 -
16、 下图是东汉以后政权更替示意图,对该图的解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东汉和西晋都是全国统一的朝代 B、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 C、西晋与东晋曾经南北对峙 D、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有很多政权
-
17、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及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这反映出西晋末年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 B、诸王势力强大 C、西晋衰落 D、统治者软弱无能
-
18、 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蓄积,扫地无遗。”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连年不断混战局面 B、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西晋采取分封的弊端
-
19、 《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陪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 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
-
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纷争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王老师围绕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画示意图· 感知历史特点】
任务二 【读万卷书————汲取历史智慧】
(孝文帝六弟的)六个王妃中,绿一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来自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演译自《魏书》
魏主下诏,以为:“业人谓土为拓,后为疏。魏之虎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代(古解名)来者,姓或重复,皆致之。”
————摘编自《资治通鉴》
任务三 【行万里路————遍寻历史足迹】
一组:古代科技
二组:古代艺术
图一 河北保定 祖冲之故里
图二山东潍坊贾思勰故里
图三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图四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观察政权更选示意图,根据提示信息写出①②处对应的政权名称。(2)、阅读上述史料,指出它们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并简述其历史影响。(3)、考察历史遗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从上述两组名胜古迹中各选择一处,为其撰写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