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军兵力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青军失利。

    材料二 383年,将坚持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东晋团结一致,以8万精兵应战,胜利。

    材料三 见下图

    图- 蔡伦

    图二《齐民要术)

    图三 王羲之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哪次战役。
    (2)、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说出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出与东晋作战的政权。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的发明家对文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著作在中国农学史上有何地位?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什么?代表作有什么?
  • 2、 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下所示)。这些信息反映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1. 三国鼎立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3. 北方各族的迁移

    4. 北方民族大交融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A、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3、 东晋某书法家的书法自由源洒,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字体、笔意、结构、走势。下图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该作品的字体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 4、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月背“挖宝”之旅。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司马睿 D、祖冲之
  •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章人(古官名)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状况,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观察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比如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 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 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 6、 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加强,南方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种类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有的稻米之外,南方百姓也开始接触到各类北方面食,并将其与本地食材和烹饪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方面食文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B、面食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的增多
  •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沟通日益频繁,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8、 “⋯⋯鲜卑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以上材料反映了北魏迁都的(    )
    A、巨大困难 B、有利条件 C、主要原因 D、重要影响
  • 9、 成语以极其简短且准确的字词描述了某一历史事件。下表中“?”处应填(    )

    成语典故

    历史事件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享船借箭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A、负荆请罪 B、火烧连营 C、闻鸡起舞 D、草木皆兵
  • 10、 在中国的某一历史时期,内迁的匈奴、氐等族建立了前赵、前秦等政权,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历史上这些政权被总称为(    )
    A、三国 B、十六国 C、南朝 D、北朝
  • 11、 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解……无积聚而多贫。

    ——[西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都忘饥。

    ——[唐朝]沈约《宋子》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 12、 南北朝时期,越长江而来的北方士族地主和南方土著地主,把一些无主荒原和山林沼泽尽行囊括,占为己有,造成“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的局面。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导致政权更选频繁 B、客观上利于南方开发 C、表明人地矛盾解除 D、促成第一次人口南迁
  • 13、 某小学学生在国学诵读活动中朗诵了《三字经》,下图摘录的是《三字经》的叙史部分,横线处应该填(    )

    宋齐继,梁陈承。为____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面。字文周,与尚齐

    A、南宋 B、吴国 C、北朝 D、南朝
  • 14、 东晋建立时,皇帝倚重王氏贵族,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
  • 15、内乱犹如洗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灭亡,经此一乱,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久西晋亡国,随之而来的是近三百年的动乱。这场内乱是指(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
    黄巢起义
  • 16、 西晋卖官现象流行,如果前来买官的人穿着华丽,就会被热情引见,而穿着一般的人连达官贵人的门都进不了。这反映西晋(    )
    A、统治腐朽 B、地方割据 C、物价飞涨 D、盛行享乐
  • 17、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
    A、促进三国疆土的继续扩展 B、避免出现军阀混战的状况 C、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D、南北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 18、 关于下列图片中的战役,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交战双方是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

    ②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③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周瑜打败曹操并统一全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9、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选取了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除汉朝 D、建立魏国
  • 20、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    )
    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