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 楚国打算进攻宋国,墨子劝说楚王:“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但人口匮乏,牺牲不足的人口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并与楚国工匠进行了虚拟攻防战,最终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想法。这表明墨子( )A、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B、欲告战争以扩大影响 C、支持孔子的仁义思想 D、代表宋国士阶层利益
-
2、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A、互相排斥 B、相互影响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
-
3、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板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他”所属的学派是( )A、儒家 B、吴家 C、法家 D、道家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自寿葬《中国通史》
材料二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窥荆其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军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荣一》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其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进程坚持了哪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秦的统一有什么联系。(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5、 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面示意图★处应该填入( )A、发明翻车 B、开凿灵果 C、修筑长城 D、修建都江堰
-
6、 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材料所述现象是因为秦国( )A、鼓励农业生产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
7、 战国时,秦国田律规定:“田广一步,袤(长度)八则为畛(田地间小路),亩二畛,一百(陌)道。百晦(亩)为顷⋯⋯”这体现了秦国( )A、加强思想控制 B、注重农业生产 C、废除严刑峻法 D、维护专制统治
-
8、 读下面示意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周
-
9、 春秋后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山林开发、耕地扩大创造了条件。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 )A、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 B、诸侯国数量不断下降 C、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
10、 春秋时期,晋文公费了狄人(周边的少数民族)女为妻,在位时完成了对狄人部落的安抚;春秋晚期,在南方长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楚国,也开始接受中原的文化,采用中原的礼法等。以上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晋国和楚国友好相处 B、否国成为诸侯霸主 C、晋文公得到天子认可 D、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
11、 春秋时期,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双方兵或相见,周桓王中管。郑国源人“慰问”,周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 )A、诸侯争霸激烈 B、王室地位下降 C、分封制已解体 D、民族战争频繁
-
12、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
13、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时搜集了“盘庚迁殷”“司母戊鼎”“戴伽奴隶陶俑”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4、 《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华夏族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中国王朝的产生
-
15、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开创】
材料一
【变法革新】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回闻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上》
【百家争鸣】
材料三
深刻
姓名
时期
主要思想
①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活”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春秋
②
孟子
战国
主张“仁政”;提出“民责君秘”的思想
法家
40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的名称,依据图示说明这种制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其主要的经济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三中①和②处的内容,并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
16、 某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
【文献解史】
材料一 卫秧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從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座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图表说事】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成正有胜负
数名
58次
3次
4次
【歌谣记事】
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高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商鞅变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应跨学科 音乐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分析以上歌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烟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材料二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交融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扩大了周王朝的疆域,进行了文化渗透。
材料三 西周是在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而周很少发生战争成功乱,直到周厉王因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时,西周的统治已基本上持续了200多年,这期间并未出现诸侯分裂与政局动荡的局面。
(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200多年未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局面的原因。 -
18、 基新教材新增内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借扇鹊之口提出病有“六不治”,为“骄恋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赢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这一记载说明,夏商周时期( )A、医生职业已得到广泛认可 B、中医学理论发展臻于成熟 C、医患关系得到了有效规范 D、医生的医学认识渐趋理性
-
19、 2021年3月20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下面是各地出土的和三星堆同时代的青铜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历史底蕴深厚 ②各民族多元一体 ③文化多样和谐
④文化形式单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 《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下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五种家畜是:猪、马、牛、羊、狗。据此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家畜的国家 B、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 C、“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D、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