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 根据下表列举的内容可知,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
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材料主要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A、发生背景 B、历史影响 C、发展过程 D、核心观点
-
3、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描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A、科学合理的结构 B、建成后作用巨大 C、修建的历史背景 D、修建的艰难过程
-
4、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故“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A、废井田制 B、禁止私斗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
5、 下表内容表明战国时期( )
时代
政争
人数
春秋
晋、楚城濮之战
晋军投入兵力约5万人
战国
秦与韩、魏的伊网之战
秦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
秦、赵长平之战
赵国被歼45万人
A、战争持续时间长 B、战争规模扩大 C、诸侯国数量变少 D、铁制兵器普及 -
6、 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成为新的诸侯: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氏国君。这说明战国时期( )A、周王室地位有所上升 B、出现卿大夫篡权立国的情况 C、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D、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
7、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由此可知,铁制农具的使用表明,春秋时期( )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冶铁业及技术高度发达 C、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D、开发山林导致水土流失
-
8、 他改革内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的封地大约是在下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
9、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党相效仿,这一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 )A、商汤灭夏、国人暴动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七雄并立、逐鹿天下 D、诸侯争霸、秦灭六国
-
10、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鑫(hé)”上有铭文记载:周王封克为医(“医”同“燕”,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马羌族克进驻匿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
11、 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朝代
都城
统治措施
夏
阳城等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
毫、殷等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酷刑、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
A、中国境内的古人类 B、原始农耕的生活 C、奴隶制王朝的产生和发展 D、分封制度的建立 -
12、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化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禅让制 C、皇帝制取代郡县制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
1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当时在长安上太学的学生,不将其当作教材的是( )A、《诗经》《尚书》 B、《礼记》《周易》 C、《春秋》 D、《韩非子》
-
14、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面治”的政策,而汉武帝即位后,“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夯兵默武 D、以德治国
-
15、 某中学的七年级(3)班同学在复习儒家学说时发现:儒家学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遇有所不同。依据下面两幅图判断,秦朝和汉朝对儒家学说的态度分别是( )A、崇儒、禁儒 B、批儒、灭儒 C、禁儒、崇儒 D、融儒、毁儒
-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请教以后再去做。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3)、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关于战争,各学派观点不一,请你根据所学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5)、【生活之窗】新考法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等,如何制止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提出设想。 -
17、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国家如果混乱,就需要崇尚贤士,选用贤才。如果贫穷,就需要节约。同时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提出这些主张的最有可能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18、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法制的每一次变革更是伴随着群体个人的大胆开拓。商鞅作为战国时代变法的理论者和实践者为我们所铭记。“商鞅作为战国时代变法的理论者“继承和发展了(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
19、 “仁者爱人”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伦理意蕴,发挥其面向当代生活的理论活力。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学深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20、 《孔子讲学图》中孔子正在讲学,弟子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 )A、因材施教的理念 B、“有教无类”的观点 C、注重德育的理念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