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下表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饿死人数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推知,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年代
1757-1800
1800-1850
1850-1900
饿死人数
600万
140万
2000万
A、军事统治催生反抗 B、宗教压迫引发不满 C、种姓制度导致动荡 D、经济掠夺激化矛盾 -
2、下图是18世纪英国纺织工厂中的童工劳动照片,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大量童工。这反映了( )A、英国的工厂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B、工业革命改善了民众生活条件 C、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D、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剥削本质
-
3、何顺果在《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强调:“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开……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文章中所提到的“最大的公约数”是指( )A、推翻封建统治,扫除发展障碍 B、伸张“权利”,争取“民主” C、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D、进行工业革命,完成资本积累
-
4、下图为某历史老师在授课时画的示意图,他讲授的内容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
5、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反映了拿破仑对外战争(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国家 C、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 D、激化了法国国内的矛盾
-
6、中世纪庄园法庭的审判权不仅依封建主对国家权力的侵蚀程度而定,而且审判的惯例是由领主同意并在判例中规定下来的那些为居民所长期沿用的习俗进行裁决。这表明庄园法庭( )A、维护公共秩序 B、惩罚方式多样 C、保护领主利益 D、裁决依据单一
-
7、1904年前后,秋瑾在《宝刀歌》中写道:“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______,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作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横线处填入的最恰当诗句是( )A、禁烟引战炮火起 B、北上联军八国众 C、中外镇压太平军 D、戊戌风云终归平
-
8、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之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2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僵化的模式”的弊端,并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的深入,1992年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的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
9、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摘编自齐世荣《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政治部摄影记者黎民拍摄于丹东,1951年2月17日
材料二 部分华侨支援抗美援朝行动(1950.6-1951.11)
地区
行动
国内归侨
北京归侨学生285人请缨要求参加志愿军
云南昆明归侨侨眷捐款10万多元(新币)
福建侨联举办声讨战争的宣传累计8600多人
海外华侨
朝鲜华侨积极为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服务
收到来自德国、印度、瑞士、丹麦等国家华侨的捐款
日本华侨致联合国的请愿书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
——摘编自任贵祥《保家与归心:华侨对抗美援朝运动的支援》
材料三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并指出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侨支援行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支援行动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
10、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事件:南昌起义;古田会议。论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结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
11、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高新技术产业领先世界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提出“一带一路”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12、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以下可作为“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历史教材关于屠呦吻的介绍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现场照片 C、纪录片《种子传奇·袁隆平》 D、邓稼先研究核武器的手迹汇集
-
13、下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絮插到驾驶的车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艰苦创业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
14、下面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据此可知( )A、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创造的历史第一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材料二 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材料三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材料一中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政府的哪一项举措有关?这一举措在交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历史小论文) -
16、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材料一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规模,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北京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新中国经济70年。公私合营》
材料三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根据材料一,阐述1953年左右我国社会生活出现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针对这些矛盾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同仁堂发生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三大改造?谈谈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18、口述史与根据文献、考古资料研究历史不同,它是以亲历者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 B、中外贸易统计数据 C、抗美援朝战报资料 D、“文革”时期民众生活
-
19、下表是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经济援助 -
20、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