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
2、“近年来,达州市开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根山发展理念……将国储林项目作为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的有效抓手,做强‘三棵树'特色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两个现场示范点位,全县森林很盖率达到50.78%,居全市第三位,林业综合产值突破28亿元……”这主要体现了( )新发展理念。A、开放 B、创新 C、绿色 D、协调
-
3、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推断,该同学复习的内容是( )A、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4、暑假期间,小刚同学承担了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调查报告撰写任务,为获取一手资料需前往实地考察。以下最适合他前往的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乌鲁木齐
-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改革进入新阶段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主要是因为( )A、党中央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政策的调整向制度的创新转变 C、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D、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
6、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 )A、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从资本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C、从基本满足温饱变为全面实现小康 D、从封建专制国家变成人民民主国家
-
7、下图是拍摄于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的照片,该企业的经营方式是( )A、股份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
8、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 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B、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C、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D、推动了城市分配制度改革
-
9、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先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打击了美国的国防实力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直接推动祖国完全统一
-
10、为迎接开国大典的到来,中央组织清理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无数群众赶来参与义务劳动,由于人数过多, 不得不进行抽签。这一现象体现了(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期待 B、新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封建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
11、某校组织七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为专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素材
类别
探究素材
材料一图片
材料二地图
材料三文献
元朝水陆交通都有重大的发展,主要有南北大运河的贯通、海道的开辟和以大都为中心的驿站的建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陆交通网。此外,海上交通和通商港口也极为发达··元朝与中亚、西亚及更远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摘编自李斡《元代社会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拟一主题并加以解读。(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成文)。(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从宋朝到元朝水陆交通发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认识。 -
12、(1)、任务一【捜集资料分类整理】
同学们为完成“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项目化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
材料一
请你仿照示例,将上述材料分类,设定项目研究专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一统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
示例:专题: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 选择材料:材料②和材料⑥
专题1: 选择材料:材料和材料(填序号)
专题2: 材料和材料(填序号)
趋势:
(2)、任务二:【解读史料了解举措】为进一步了解“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有同学检索到下列两份史料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成功地维护政权的稳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针对大一统国家治理中的问题对地方权力进行调整的措施,并分析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作用。
(3)、任务三:【论证观点提升认识】为增强对“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认识,同学们围绕主题开展读书活动,摘编如下:
材料三
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通常使用“因地制宜、因教顺俗、恩威并用”的策略。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因教顺俗,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会盟筵宴,施恩笼络,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子以坚决的军事打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个策略。结合元朝和清朝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横线处可填( )
第一类:《千金方》 《唐本草》 《本草纲目》
第二类:《大衍历》 ▲ 《授时历》
第三类:《静夜思》 《如梦令》 《牡丹亭》
A、“十二气历” B、《农政全书》 C、《西游记》 D、《永乐大典》 -
14、下表内容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名言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郑成功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A、开拓创新 B、家国情怀 C、知行合一 D、兼收并蓄 -
1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其“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是(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发展海外贸易 C、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D、强化专制统治
-
16、2024年1月12日《央视新闻·文博日历》推荐的清代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一种织锦——黎锦,花纹图案用黄、蓝、白、绿、褐等彩色的丝线纯手工绣成,中间一条为正面的黄龙,两侧和下面围绕有四条龙,呈现一幅龙舞沧海的场景,历经几百年依然鲜艳。这侧面反映清朝( )A、农业技术的发达 B、商业贸易的兴盛 C、科技文化的繁荣 D、织造技艺的高超
-
17、下面年代尺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演变。其中①处应为(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北庭都护府 D、设驻藏大臣
-
18、同学们用民谣学习中国历史,查到“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 )A、陈胜 B、黄巢 C、王小波 D、李自成
-
19、某学者在整理中国古代某阶段思想时检索到以下关键词句:“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整理的相关主题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儒学
-
20、某同学为撰写历史小论文,实地考察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并购买《马可·波罗行纪》、《忽必烈》等书。据此判断,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A、开放浪漫·大唐风 B、轻奢宋朝·梦江南 C、多元文化·元大都 D、雄伟壮丽·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