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时,太仓积粟可支十年,国库银两增至400万两。”这最能说明改革的何种直接成效(   )
    A、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恢复了汉唐时期的疆域版图 C、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短期内缓解了明朝财政危机
  • 2、明末,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倭寇对西北造成巨大破坏 B、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C、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文学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 3、明清时期,许多有技艺之人难以入仕,学子多苦读八股,轻视实学与技艺,科技人才屡遭埋没。从材料看,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提倡格物致知 B、促成实学风气 C、压制技术创新 D、完善教育体系
  • 4、《中国通史纲要》记载:“他设立了叫做‘锦衣卫’的侦缉组织,专门罗织官员吏民的罪名,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的灾难。”材料中的“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 5、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宋代(   )
    A、海外贸易兴盛 B、商业繁荣 C、铸币业发达 D、农业经济停滞
  • 6、分析下表中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纺织业

    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A、商业繁荣 B、农业成就突出 C、手工业技术领先于全世界 D、经济重心南移
  • 7、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图中的货币样式,可知(   )

    A、各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B、北宋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宋辽西夏之间商贸繁盛 D、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 8、宋初统治者惩戒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但也导致“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材料中的“旧弊”与“新弊”分别指的是(   )
    A、外重内轻、安史之乱 B、崇文抑武、军队庞大 C、藩镇割据、财政紧张 D、丞相专权、特务统治
  • 9、郭子仪曾向唐肃宗汇报时局:“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运河的开通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科举制度的确立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10、唐朝都城长安聚集了各地各族和各国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1、隋炀帝时进士科和明经科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由是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参与到各级政权。材料意在强调科举制(   )
    A、加强了皇帝选官的权力 B、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C、消除了隋朝的阶级矛盾 D、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 12、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实现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开创中国道路】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示意图。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

    ——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以1978年为阶段节点的理由。

    (2)、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并为此提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3)、【坚定中国道路】

    材料二

    年份

    历史事件

    年份

    历史事件

    1949

    新中国成立

    2001

    中国加入WTO

    1956

    中共八大召开

    2012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

    1980

    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017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1984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2022

    中共二十大召开

    选取材料二中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儿女携手缔造的团结奋进共同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华夏子孙世代传承的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请结合以下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深入探究这一永恒命题。
    (1)、材料一  中国民族自治区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⑤是    ▲    自治区。回答该自治区解放的意义。

    (2)、材料二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10、9、8……”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的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中美建交公报》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怎样的? 

    (4)、材料四  两岸同胞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双手紧握。……在会面中再次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8日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我国实现国家统一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5)、材料五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再到濠江之畔,新发展新变化令人欣喜。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向广大台湾青少年阐述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

  • 14、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发现课本外的历史真相”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1)、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史料的分类与辨析”搜集到如下不同类型的史料。

    ①1949年12月21日,南宁各界庆祝解放游行照片;②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通知书;③1953年12月16日《广西日报》;④1960年周恩来审批后的清狮潭水库设计方案;⑤桂林清狮谭水库;⑥1964年通车的邕江大桥;⑦纪录片《这百年,广西怎样走来》;⑧吴长生著:《凝固的浮云: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四十年人生回忆》

    种类

    含义

    对应史料(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不得分)

    文献材料

    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利用文字和书籍,将自己的活动记录下来。如文书档案、传记、报刊等。

    实物材料

    又称文物,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口述材料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传说、史诗、回忆录等。

    现代音像史料

    主要音像史料包括能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等

    根据表格中对不同史料的界定,为列出的史料找到对应的类型。

    (2)、任务二:第二组同学聚焦“小钱币•大历史”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的钱币资料。

    从上述货币中任选一例,仿照下面示例,提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注意:不能照抄示例)

    示例:选择:第三套人民币1元

    政策:第二个五年计划

    开始实行时间:1958年

    说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我国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台国产拖拉机顺利诞生,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任务三:第三组同学探究“书信•情怀”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书信。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摘编自A的日记

    四个多月来,情况基本熟悉了,这次又调去兰考,我有点顾虑有点害怕,到那里人地两生,水平又低,又没做过主要领导工作,担心搞不好……但地委说那里需要,组织已经决定,那就坚决服从,有困难和大家共同克服,不懂的向原有同志好好学习。

    ——摘编自B写给赵祥庆的一封信(1962年)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的历史人物。简述上面两位时代楷模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 15、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活理念的转变 B、国民经济的发展 C、休闲时间的增多 D、交通设施的改善
  • 16、“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联合国中的诸多亚洲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联合国只有在中国的参与下,才能顺利地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C、改变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7、 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主场外交。这反映了(   )
    A、中国为共同发展贡献智慧 B、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C、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构建 D、中国积极反对霸权主义
  • 18、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下列能体现此理念的是(   )
    A、“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19、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的是我国(   )

    A、新时代多边外交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C、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的增强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 2022年,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征程上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号令。这体现中国共产党(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