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旨。下列标题可以概括本节目录的是( )
目录
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60
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 65
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 69
第4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73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黄帝内经》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A、对症下药 B、顺乎自然 C、经验传承 D、五行学说
-
3、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陈旭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摘编自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参与“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名称。(各举一个)(3)、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对洋务新政“超越”的主要表现。 -
4、九年级(2)班的同学为了更好的学习近代史,在班级进行了中国近代史图片展。依据下列组图,可以推知他们这次展览的主题是( )
A、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B、近代西方文化推广 C、近代民主政治发展 D、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
5、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D、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
6、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多次拒绝外国侵略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这些做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B、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D、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
7、小明在学校举办的历史谜语小竞赛中创作了如下组合式谜语,该谜语的谜底是( )
谜面一:丧权辱国自此始:谜面二:五口通商大门开;谜面三:协定关税主权丧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8、他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他已成为世界禁毒的象征。“他”是A、曾国藩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关天培
-
9、
单元主题教学、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为此,李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概念一:王朝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夏朝
①
阳城
禹
桀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亳,殷
汤
②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③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表格(填写序号对应的内容)。
【概念二:制度变革】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袭以为礼。
——《礼记》
注释:大道指治理社会的理想准则。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推选有德有能的人来治理天下。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天子们的权力世代继承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变化。请说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和“天下为家世及以为礼”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传位标准有何转变?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3)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与问题?
-
1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先民遗迹】

(1)上图是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图中( )处。(填写图中字母)
【活动二】了解先民生活
遗址名称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所在地区
A______
长江流域
种植农作物
粟和黍
B______

(2)图片、图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辅助,请根据所学知识将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3)请指出图1、图2房屋结构的名称,并分析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 先民故事】

材料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4)阅读上图补全①②之处。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11、公元纪年法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西周建立。这一时间可表述为( )A、公元10世纪40年代 B、公元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
1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和官职。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A、原始农业兴起 B、成熟文字诞生 C、国家已经产生 D、青铜文明兴盛
-
13、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A、早期城市的形成 B、学会使用火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
14、如图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制作的穿孔骨针。这一历史遗存印证当时人类( )
A、开始懂得饲养家畜家禽 B、已经发展出原始农业 C、建造房屋以实现定居 D、会缝制衣物以御寒保暖 -
15、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1965年5月,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化石。由此可见( )A、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B、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是真实的 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D、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16、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2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云南元谋县发掘的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等,可以将我国人类起源的年份向前推到( )A、距今约170万年 B、距今约70万—20万年 C、距今约170年 D、距今约7000年
-
17、国家发展是世界这个整体向前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历程主要有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摘自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世界部分国家发展一览表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雅典
亚历山大帝国
配图及说明

《 ① 》石柱局部图,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伯里克利
(约公元前495—前429年)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国家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日本
配图及说明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② 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大化改新后的“和同开珎”铜钱
(1)、根据材料一,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时间范围。根据材料一列举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里①②横线上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中的说明一栏归纳促进国家发展的因素。(3)、结合上一问归纳出的促进国家发展的因素,从材料二中任选2个相关史实,围绕“国家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有总结提升。) -
18、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新方式】
材料一: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宣传新思想】
材料二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推广,大大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印刷书籍给文学插上了一双翅膀,迅速地把人文主义的种子播撒开来,并且处处生根开出花朵。无疑推动了文艺复兴高潮的来临,印刷书籍使学术思想传播得更快。
——摘编自王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图书馆》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但丁《神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关注新世界】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世界地图册》
【积累新资本】
材料四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非洲视角: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奴隶贸易中,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欧美视角: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印刷术和文艺复兴的关系。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什么相同点。(3)、根据材料三的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路线是______(填写字母),“发现”新大陆的航行路线是______(填写字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4)、请你根据上述图文信息,分别概括从不同视角对“三角贸易”进行评价的观点。(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
19、文明探源,智慧传承。请你和同学组成探访小组,循着历史的足迹,进行世界古典文明的探寻之旅,并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文物会说话”为主题,搜集了下列文物图片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以“文明的传承”为主题,搜集了如下文字材料
罗塞塔石碑记录着托勒密埃及的国王以三种文字颁布的诏令。文字分别是古希腊文、埃及民众用语通俗体(世俗体)和埃及祭司专用的圣书体(象形文字)。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利用仍可理解的古希腊文,解读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并撰写出《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今收藏于法国商博良博物馆
——摘自《文件中的历史》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以“文明的交流”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地图材料
(1)、请仿照以下示例,从图②③中任选一幅,对文物进行介绍。图①:嗨,大家好,我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2)、将任务一中同学们搜集的图片按其所代表的文明类型分成两类。(填序号)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概括出《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的历史价值。(4)、根据地图并所学知识,写出与地图相关“帝国”“宗教”的名称。并举例说明该“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有何认识? -
20、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既有提出“人学”与“神学”对立的学者彼特拉克,也有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刻画的画家乔托,还有认为“人”是主人的史学家列奥那多·布鲁尼。这说明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三权分立 D、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