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人(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
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
3、为了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考古学家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大禹治水的画像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化石 C、炎黄战蚩尤的相关传说 D、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
4、下面是某部著作中的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可以判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可能是( )A、《东方之祖——元谋人》 B、《北京周口店——祖先遗迹》 C、《打制石器的探索》 D、《农耕文明的辉煌》
-
5、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当时的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水源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过上定居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
6、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制作工具,发展生产 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
7、下面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这反映出北京人( )A、已学会使用火 B、懂得制作工具 C、过着群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
8、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如图)是穿孔项链。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 )A、良渚古城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
9、下列材料中可用于研究北京人体貌特征的是( )
①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④北京人牙齿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0、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这里生活过 C、中国的农耕文明起源于这里 D、黄帝炎帝结盟于这里
-
11、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灿若群星,他们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史料分析与问题探究。
【先民智慧】
材料一 “至于神农,因灭之时,分地之利,制来都,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二 黄帝陵(如下图)。
【民主政治】
材料三 尧知子开来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开来病;授丹来,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摘自《史记·五帝本纪》
【杰出首领】
材料四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图一 历山的舜王坪
图二 芮城的大禹渡
图三 临汾的尧庙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2)、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其关联人物担任联盟首领的时间先后排列。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的优点。 -
1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两枚门齿化石,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大量的炭质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 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向球人的演进过程。该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日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布中国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北京人等。他们过着采集和温措的生活,如道使用火。
材料三 贵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形或台阶式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器,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四 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五 杭州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中的“踪踪”,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踪,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全身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诸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装整纹”。
(1)、说出材料一描述的远古人类的历史地位。并从材料一中找出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的证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两个流域原始居民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这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各有什么优点?(4)、阅读材料五,“琮琮”融入了良渚文化哪些方面的信息?人们想要了解更多良渚文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
13、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寺都城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14、 绘制思维导图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某同学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处应填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5、 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 )A、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D、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
16、 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场战役的传说: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这次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
17、 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现象台。此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遗址 D、陶寺都城遗址
-
18、 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古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看数量众多的玉琼、玉壁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些考古发现( )A、说明玉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B、反映当时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印证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体现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
19、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判断,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 )A、农业生产 B、陶器烧制 C、乐器制作 D、纺织、制衣
-
20、 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粮食的客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这可用于印证半坡居民( )A、已经开始农耕定居 B、种植水稻 C、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D、制作精美的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