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统计图所反映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压力是   (   )

    A、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C、儿童地位日益降低 D、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 2、中国企业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缓解肯尼亚“电荒”;中国技术支持非洲“绿色长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国电动大巴在南美,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这体现了中国致力于⋯⋯⋯⋯⋯⋯⋯⋯⋯⋯⋯⋯⋯⋯⋯⋯⋯⋯(   )

    ①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④建设绿色清洁美丽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2023 年 10 月 7 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军事行动。这说明…………(   )

    ①世界总体局势走向紧张   ②一些国家和地区深层矛盾爆发

    ③冷战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④要建立国际新秩序还任重道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3 年 9 月 23 日,上亿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火炬手”,在虚拟空间共同“点燃”亚运圣火,亚运史上首个开幕式数字点火仪式,以一次文明与科技的结合诠释创新之力。“数字点火仪式”的实现说明⋯⋯⋯⋯⋯⋯⋯⋯(   )

    ①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   ②互联网将世界各地联结在一起

    ③互联网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④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1945年6月在《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第一个在宪章上用毛笔和中文签字,开创历史之举。这表明我国⋯⋯(   )

    ①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③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

    ④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复兴之路,任重道远。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明对“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资料,开展探究。

    【步骤一:了解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步骤二:探究新中国是怎样走向现代化的】

    收集资料,制作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1999年

    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时间

    事件

    2000年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4年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2021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2年

    中共二十大召开

    梳理资料,小明得出以下观点: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

    【步骤三:认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辛求索、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照搬苏联”;它沐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光辉下,扎根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中,……是一条具有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的中国特色之路。

    ————洪晓楠、王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究竟“新”在哪里》

    (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
    (2)、任选小明的一个观点或自拟一个观点,选择大事年表中的相关事件加以论证。(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 7、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 8、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以下对“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都是20世纪助推中国发展的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 9、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对其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

    组别

    理论名称

    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科学发展观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1991年, 首都钢铁公司销售收入91.4亿元, 是1978年的6.3 倍; 实现利税29.26 亿元, 是 1978年的 6.72 倍; 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A、沿海城市获得优惠条件 B、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 C、南方谈话解放人们思想 D、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 11、如图是1949—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右侧“ 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3、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其中,“1978年的足迹”部分的解说词应当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C、拨乱反正,思想解放 D、经济改革,生活富足
  •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演进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缘起:东西对立】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提出:“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主义的影响”,因此尽管会议没有苏俄代表,但“列宁”是一个占据了无形一席的无形成员。

    一齐世荣《世界史》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共产主义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极权政体……危害着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1947年

    【攻守:冷热交织】

    【声音:自主自强】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冷战期间部分大事记如下:

    年份

    大事记

    1951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5

    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0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61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7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1

    苏联解休

    (1)、20世纪上半叶,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背后不变的又是什么?
    (2)、“美苏冷战,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请从上述史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该观点加以分析。
    (3)、从国际格局演变的角度看,“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是如何“撼动”“挑战”两极格局?联系大事记相关史实予以闸释。(要求分析全面,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 15、有同学用右图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下列属于“共同点”的有(   )

    ①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②由大国所控制

    ③在大战后最终形成的

    ④因大战而解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右侧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17、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为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而召开的会议有(   )

    ①万隆会议   ②雅尔塔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右图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完全消除了贫富差距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19、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 20、“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规定出自⋯⋯⋯⋯⋯⋯(   )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