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吗,光宅中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 ABC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
(2)根据材料二,江南出现了什么局面?
(3)根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
2、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图1 图2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果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1)、材料一是某同学拍摄的两张旅游景点照片。请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2)、举例说明“轩辕”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我们能从尧舜禹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
3、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西汉
楚越之地人烟稀少,民多贫困
东晋
江浙的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南朝
建康、江陵等城市商业繁荣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江南土地面积增加 C、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描述的战争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加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
5、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 B、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
6、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文景之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C、文帝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很大的关系
-
7、如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
桀
制定历法、商汤伐桀
A、禹 B、纣 C、文王 D、武王 -
8、农业是繁荣经济、富国足民的基础,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材料一 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读材料。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泰(黏谷).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哇吠相望,连宇高莞,阡陌如绣”,一派回美土肥之象。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远古居民典型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农业措施。(3)、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农耕经济取得的新发展。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江南农耕经济发展的原因。 -
9、“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代诗人胡曾这首咏史诗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战役(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10、【历史的评价】
材料一
历史人物、事件、现象
历史评价
西周的分封制
有人认为分封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有人认为诸侯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后来的分裂割据
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
有人认为这些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
有人认为这些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统一
秦始皇
有人认为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千古一帝
有人认为他专制集权,统治严苛
材料二 汉武帝初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举荐贤才,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以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还以汉文帝、汉景帝那样的恭俭态度对待百姓,就是《诗经》《尚书》里所称道的上古贤君也比不过他。……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四方,又信奉神鬼之说,“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根据材料一,概括历史评价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对汉武帝展开评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1、【人口的迁移】
材料
在设立河西四郡(武成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之后西汉政府便开始向其大规模的移民,其中的主体是关东贫民,他们会得到官府贷借耕牛、农具、种子以启动农作。除耕作以外,当戍边卒减少时他们就代替戍卒守边。他们还要承担国家的田租和算赋。经过西汉政府的五次大规模移民,河西地区人口达到百万。
——摘编自高宏《浅谈西汉甘肃农业的发展》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内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刘宋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
——摘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汉和西晋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提示:从迁移的主导者、迁移的方向、迁移的主体、迁移的规模等方面思考并作答)(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在西汉或西晋时期中任选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人口迁移的影响。 -
12、【艺术的发展】
材料一 自文字出现以来,中国古代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如下几种能较好地记录文字的方式:
1、甲骨和金石都属于坚硬耐用的材料,且不会腐烂。 这种作为书写材料的载体,重要的不是准确传达书写的内容,是记录文字的“硬材料”,所铭刻的大多是纪念性文字。2、在纸出现之前,用来记录普通文书、国家法令和记录知识的最常用的材料是竹、木。但简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携带十分不便,因此,人们也会用较为昂贵的帛书作为补充。3、随着西汉、东汉、两晋时期造纸术的迅猛发展,书籍的书写材料普遍由简牍过渡到纸。 纸具有一切文字载体材料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书写材料,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摘编自李杰《从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看汉字的流变》
材料二 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书法、绘画领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魏晋以前的作画者,多属被圈养的工匠,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忙于整军经武,无闲心顾及艺事,任其自然发展。 同时两晋佛道教日见盛行,人民有画大规模佛教壁画与多量卷轴佛像机会,致使绘画由贵族转向民间。 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风的影响,绘画观念由审美趋于自由。
——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书写材料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时期绘画领域的变化,分析这一时期绘画变化的原因。 -
13、从下面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到西晋疆域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三国鼎立 B、国家统一 C、区域开发 D、文化璀璨
-
14、下面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一次凿空之旅,其直接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加强西域都护的管理 C、重建汉朝与西域联系 D、打通东西方交通要道
-
15、某班同学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秦汉建立之初的措施进行评价。下面空格中最恰当
的结论是( )
朝代
史实
结论
秦朝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
汉初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思想的统一和束缚 B、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C、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边疆的治理和稳定 -
16、观察下面历代犁面剖视图(部分),我们可以判定此项探究的主题是( )
新时期晚期石犁 商代石犁 战国铁犁铁铧冠
(浙江绍兴出土) (浙江余姚出土) 河北易县出土
A、早期人类的起源 B、审美观念的变迁 C、农业工具的进步 D、土地制度的演变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一、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二、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三、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四、赔款: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五、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向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予以瓜分。……
1919年6月订于巴黎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第二条 缔约各国协定不得彼此间及单独或联合与任何一国或多国订立条约、或协定、或协议、或谅解,足以侵犯或妨害第一条所称之各项原则者。……
1921年11月订于华盛顿
材料二 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中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
材料三 1955年5月14日,苏、东德、波、阿、捷、匈、罗、保8国签署了《 》,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示两个条约的名称以及所属会议名称。并指出这两个会议后所形成的国际格局名称。(2)、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处括号处所指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两个条约对国际格局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政府……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
材料二:本组织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下设六个主要机构,即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其中美、苏、英、法、中是常任理事国.所有实质性问题必须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安理会还有权调解一切国际争端,甚至诉诸武力。
材料三:该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1)材料一“宣言”指的是什么?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组织”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组织”的名字。
(4)材料中的宣言及组织起了什么共同作用?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和风惠畅,万里无云,国王路易十六取出鹅毛笔,懒洋洋地在日记本上简单记下一行字:14日,星期二,无事。很显然,这一天在路易十六看来十分平常,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淡乏味的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重要日子,
——摘编自《不可不知的法国史》
材料二 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面:一、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5%,其余75%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1789年7月14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材料二所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所反映的时代潮流,(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国家事例意义”的结构,举出一个世界近代史上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虽然他很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弗吉尼亚家园,但他还是接受了指挥官职位,并宣称:“我不认为我能胜任这个指挥官的先荣职位,但我会以最大的诚意接受职位。”他还宣称除了必要的开支外,不须付给他任何额外报酬,就这样,他于7月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担任了全殖民地军队的总指挥官。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企图阻碍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会得到我们的帮助。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名字。(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这两次演说发表时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3)、材料二,三中,这两位美国政客进行演讲的共同目的是什么?(4)、材料二,三中都提到了美国的“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个政策的实施分别对当时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