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世纪,美洲白银总产量达1.7万吨,其中大部分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西班牙谷物价格涨幅达5倍,法国物价也上涨约2倍。这种现象源自(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 2、下表为14世纪意大利半岛组建大学的计划和行动情况。此表可用于说明(       )

    大学名称

    组建时间

    组建者

    罗马大学

    1303年

    教廷

    特里维索大学

    1318年

    城市

    佛罗伦萨大学

    1348年

    城市

    帕维亚大学

    1361年

    当地诸侯

    卢卡大学

    1369年

    城市

    A、城市助推大学的发展 B、大学享有自治的权利 C、教权与王权矛盾激化 D、地中海沿岸贸易衰落
  • 3、1998年11月,《人民日报》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专栏。最适合入选该专栏的文章主题是(       )
    A、烽火岁月:抗美援朝铸国魂 B、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实践录 C、小岗风云:农村改革先锋记 D、公社余晖:探索历程再回首
  • 4、20世纪60年代,我国涌现出《椰林怒火》《赤道战鼓》《刚果风雷》等表现国际主义、亚非团结的大型戏剧,向大众展示了亚非各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不屈精神。这些戏剧(       )
    A、开创了对外开放格局 B、促进了中美关系 C、契合了“万隆精神” D、恢复了中日邦交
  • 5、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工业化起步后,又增设“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
    A、发动政治运动 B、激励生产建设 C、推动改革开放 D、吸引海外人才
  • 6、中共某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46年,刊载了《拿起锄头和刀枪》《团强起来反清剿》《对付反对派大家想办法》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旨在(       )
    A、揭露国民党阻挠北伐战争阴谋 B、发动民众参与自卫战争 C、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D、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
  • 7、1935年,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大丈夫》一书中记述了张骞、卫青、霍去病等25位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此举旨在(       )
    A、动员民众抗日救亡 B、重塑忠君守礼观念 C、推动历史学术研究 D、宣扬儒家仁政思想
  • 8、1925年,《清华周刊》中记载:“中国的现状,是外受强邻欺侮,内感国贼横行的现状。要有一番报德的心,要立一个为国的志。”这反映了当时(       )
    A、改良主义思潮风靡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运动爆发
  • 9、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汉口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开设工人夜校和工人识字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工人阐释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为何工人要团结抵抗以及工人贫困的根源等问题。这些活动(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B、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C、促进了立宪思想的传播 D、恢复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 10、张之洞等洋务派曾提出参考西方军服样式重新制定学堂服装的“易服”主张。1906年,清朝官员与民间人士再次热议“剪发易服”,认为传统发辫和服饰阻碍军事训练和工业生产。提出这一主张的实际意义在于(       )
    A、恢复汉民族传统服饰 B、屈从列强文化侵略 C、适应军事近代化需求 D、维护满洲贵族权威
  • 11、1900年7月,英美各大报纸相继刊电,散播外国公使在北京遭到伤害的谣言,并捏造诸多血腥细节。英美媒体这一行为旨在(       )
    A、制造侵华借口 B、助推革命浪潮 C、宣扬西方观念 D、传播近代科技
  • 12、下图是一份1872年某学生家长与清政府签署的“具结书(承诺书)”。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

    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芯,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3、明朝时期,番船络绎“携银入中国,易货物而去……岁计不下百万之息”,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成为百姓缴纳赋税的主要货币。这表明明朝(       )
    A、商帮长途贩运兴盛 B、卷入全球经济互动 C、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14、郭守敬编写《授时历》时,在全国设置了27个观测点进行广泛的天文测量,实测范围“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最北的观测点已至北极圈附近。这说明元朝(       )
    A、民族政权并立 B、推行行省制度 C、疆域范围辽阔 D、实行因俗而治
  • 15、宋太祖时期,官员总数仅数千人,到宋神宗时,正式在编的官员已增至数万人,且文官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北宋政府(       )
    A、推行崇文抑武 B、提高行政效率 C、分化宰相事权 D、缓解财政压力
  • 16、唐太宗认为,亲民之官“实治乱所系”,他把各地的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降免升迁)”。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太宗(       )
    A、注重法治 B、虚心纳谏 C、重视吏治 D、提倡节俭
  • 17、《新唐书》记载“江南之运积扬州……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波斯陶器、阿拉伯玻璃器等文物,证实其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地位。据此可知,扬州商贸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发展 B、交通运输便利 C、边境贸易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
  • 18、魏晋时期,匈奴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鲜卑自称是炎黄后裔,契丹自称是炎帝后裔。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生产方式的一致性 B、各民族经济的互动 C、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D、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 19、汉武帝对商人征收高额财产税,规定商人的财产每2000钱抽税1算(120钱);商人的轺车(古代的一种小车)每辆抽税2算,船5丈以上者每艘抽税1算。这顺应了当时政府(       )
    A、恢复商业发展的需求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C、加强经济管控的需要 D、削弱王国势力的政策
  • 20、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还设置了专门负责驰道修建、维护和管理的官员。这一举措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文字差异 C、促进农业生产 D、统一货币形制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