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才创造,而不是由于君士坦丁堡逃亡者的来临。“天才创造”是指(     )
    A、人文主义 B、科学精神 C、创新精神 D、理性主义
  • 2、制作时间尺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根据下列时间尺所探究的主题推断,“?”处对应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始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井冈山会师
  • 3、1842年8月29日,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后,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长江水域的一艘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从此开始。据此可知,“这场失败的战争是”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4、小明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据此可知该学习卡片涉及的地区是(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出使西域

    朝代:元朝

    人物:忽必烈

    事件:北庭都元帅府

    朝代:清朝

    人物:雍正乾隆

    事件:设置伊犁将军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云南
  • 5、据记载,北宋都城开封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农业进步 B、对外交流频繁 C、商业繁荣 D、手工业发达
  • 6、《晋书·食货志》记载了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现国家统一 B、民族关系和睦 C、对外交往活跃 D、北方人民南迁
  • 7、汉武帝将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的矛盾,转化为诸侯的家庭矛盾,被誉为“古今第一阳谋”。这指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改革户籍制度
  • 8、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教材的这一段文字旨在说明制定小篆的(     )
    A、背景 B、特点 C、性质 D、影响
  • 9、在济南天桥区山东化工厂西侧,出土了1000余把战国时期齐国的三字刀币,这为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像史料
  • 10、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一一见证国运沉浮】

    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

    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

    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

    (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2)、任务二中“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方案分别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方案的?
    (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 11、科技进步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①宋代指南针②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

    材料二:

    时期

    事迹

    19世纪60年代

    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76年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1878年

    爱迪生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但都没有成功。

    1879年10月

    爱迪生终于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

    材料三: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二是环境污染

    (1)、根据材料一,简述①②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请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你各举出一例这三类生态问题的表现。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科技与文明”认识。
  •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繁衍发展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不是孤立、没有联系、没有交往的多元。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文明互补、逐渐相融并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杨共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2)、材料二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政权?这个政权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该政权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文明形成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 13、2022年1月1日起,法国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为期半年。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建筑点亮象征欧盟旗帜颜色的蓝色(     )
    A、 B、 C、 D、
  • 14、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其中东线战场是指(       )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非洲战场 D、大西洋战场
  • 15、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A、是一次伟大政治变革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意在宣传西方的思想 D、摧毁了封建制度
  • 16、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它带来的影响是(       )
    A、给欧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B、给美洲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C、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 17、土地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这一改革发生在(       )
    A、古代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 18、据古典学者考证确认,古希腊语的“民主”(demokratia)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民主观念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民主、平等的习俗。古希腊城邦数百上千,习俗各异,政体多样,真正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以下关于古希腊民主制说法正确的(       )
    A、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都推行民主制 B、雅典的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 C、津贴制度的推行保障了妇女参政议政 D、伯里克利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 19、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不属于大河流域文明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佛教
  • 20、“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