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打击外国侵略者。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行为(    )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彰显朴素的爱国情怀 C、导致了中国外交被动 D、反映盲目排外的愚昧
  • 2、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中的“虎门销烟”描绘了销烟志士们神情坚毅地将一箱箱烟土倒入销烟池中的场景。将这块浮雕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是为了强调(    )
    A、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近代中国由沉沦向复兴迈进的转折 D、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入侵,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历史灾难,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努力范围;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经济上,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索取赔款,抢掠财富,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在传教的名父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清中叶以后,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统治者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斗争失败。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这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逃逃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鸦片战争

    允许该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

    甲午中日战争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中,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并制造了许多泯灭人性的屠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不平等条款与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用线连接起来。
  • 4、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高涨,不断侵略我国,相继制造一系列事变,其中包括(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华北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七七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 《辛丑条约》签订不久后,山西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朝廷附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太原一邑巨富,然不过万金之产而已,其余数千金产者,才十余户,十五万赔款乌能凑足?”这反映了《辛丑条约》(    )
    A、加强了清政府的统治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D、加剧了中国的贫困与衰败
  • 6、 下图是1898年法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题为《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讽刺漫画,蛋糕上写着“CHINE”(法文:中国)。此漫画反映了列强(    )

    A、以武力打开了中国国门 B、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D、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7、 《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整理表格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下表中的史实反映了(    )

    时 间

    事 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深军队进攻台湾

    1874年

    日本梁军队进攻台湾

    19世纪70年代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1885年初

    法军直通中越边境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海防”与“塞防”之争
  • 9、 清末,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下图是展出时深发的宣传单,据此可知,宣传单(    )

    A、表达对华崇敬 B、导致战争爆发 C、歪曲战争本质 D、呼吁中英交流
  • 10、 1839年10月,英国内阁作出对华用兵的决定:11月2日,提出了无耻的对华用兵方案;11月4日,将对华用兵方案以机密件致海军部;1840年,战争爆发。材料表明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
    A、已经爆发 B、蓄谋已久 C、目的明确 D、过程曲折
  • 11、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近代作品,其中①处可填(    )

    A、《十字街头》 B、《雷雨》 C、《黄河大合唱》 D、《定军山》
  • 12、 下图为民国时期的漫画《同学不同装》,从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其呈现出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B、变化仅出现在学校校园 C、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 13、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假洋鬼子;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的“猪尾巴”。这说明(    )
    A、服饰装扮可以用来判断人的政治立场 B、政治革命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C、假洋鬼子和封建余孽都善于伪装 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 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 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 F2 (    )

    A、甲午中日战争 B、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
  • 15、 为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然后力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毛泽东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这个“战略计划”是(    )
    A、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粗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因为(    )
    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B、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C、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材料二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歼敌1. 4万余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谈判”指的是哪次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因素。
  • 18、 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00多位民众的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表。该调查主要说明(    )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85

    A、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C、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召开 D、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战
  • 19、 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据分析】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图

    材料二 【名人评价】马克思说: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材料三 【信件还原】1895年1月23日,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今天我给你写信不为私优,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速败,如果心平气和地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的一己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你如 。能来日本,海军中将、枢密顾问随便你当⋯⋯”(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四 【漫画分析】德国漫画《在中国作战》(注:八名穿不同版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中国老人)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依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材料二中的“这个国家”是指哪个国家?它在中国获得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信的目的及丁汝昌的态度。指出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
    (4)、材料四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明国被熨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马克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

    使用建议:彭海区·欧洲周围·上分区·补足组织·雅收区·德步提分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文选》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早期探索中的什么运动?列举这场运动的两个主要活动。这场运动的开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首先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揭开这一活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近代化探索有何相同之处?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