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将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并且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印度、拜占庭等文化昌盛的国家相毗邻。这一局面有利于(   )
    A、多元文明的交融 B、罗马法典的编撰 C、伊斯兰教的产生 D、创造0到9计数法
  • 2、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衣着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20世纪80年代的衣着

    A、娱乐方式的转变 B、消费结构的优化 C、人民生活的改善 D、居住条件的改进
  • 3、 下图为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据图可知(   )

    A、志愿军多线入朝作战 B、志愿军歼敌区多在半岛南部 C、三八线为主要交战区 D、上甘岭战役战斗极为激烈
  • 4、 史诗《玛纳斯》叙述了玛纳斯家族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掠夺和奴役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该史诗进行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陆续出版了多种语言版本。这反映出我国(   )
    A、完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B、重视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C、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D、在边疆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 5、 据资料记载,中央苏区的于都县,未分田前粮食亩产平均不足200斤,1933年上升到300至400斤;会昌县粮食产量1932、1933年连续两年递增20%。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北伐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 D、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形势
  • 6、 某学习小组以“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主题进行历史剧表演,小史同学扮演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将参与演出的剧幕是(   )
    A、第一幕求强与求富的自救 B、第二幕改革与革命的实践 C、第三幕民主与科学的呐喊 D、第四幕合作与对立的抉择
  • 7、 《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 8、 文物诉说着历史。下组图片所示文物,共同见证了(   )

                        

    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长鼓     元朝宣政院印章          六世班禅献乾隆帝寿礼嘎布拉碗

    A、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 B、藏族手工业生产技术 C、少数民族文化传入中原 D、民族交融的发展历程
  • 9、 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在游历万州、梁山、垫江等地时创作了下面的诗句。该诗句内容描绘了宋代重庆(   )

    “山骨竦嵸(cān)火种难,山下流泉却宜稻。”

    ——范成大《峡石铺》

    译文:山石嶙峋火种难以点燃,然而山下清泉流淌,却极宜栽种稻谷。

    A、农业生产环境 B、水陆交通格局 C、商品经济繁荣 D、文学成就辉煌
  • 10、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书商开设书坊,刻书销售。它们通常拥有自己的写工、刻工和印工,其刻书或系接受委托,或自行编撰,具有名目新、刻印快、行销广的特点。据此可知,宋朝(   )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术 B、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 C、科举制得到极大发展 D、印刷业商品化程度高
  • 11、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学习主题是唐朝的(   )

    1.双向的文化馈赠:西行取经的高僧

    2.长安与敦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3.华夏文明的东传: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A、中外交流 B、国家治理 C、民族交往 D、社会风气
  • 12、 汉高祖颁布《罢兵赐复诏》,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沦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汉高祖推行这些政策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农民赋税 C、抑制地方豪强 D、发展社会生产
  • 13、 下图为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这可用于研究我国(   )

    A、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B、史前时期的制陶技术 C、青铜食器的冶铸水平 D、瓷器用具的烧制工艺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

    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

    简牍用竹、木制成,比较笨重。为了便于携带,人们在绢帛上写字,但绢帛价格昂贵,难以普及。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等造出“蔡侯纸”。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可用于研究造纸术的一手史料(填写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侯纸”的特点。

    (2)、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随后在各地建立分院。1955年底,全国科技人员已达40余万人,专业科研机构800多个。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                  科学家或发明家主要成就表 (部分)

    姓名

    国别

    主要成就

    影响

    袁隆平

    中国

    籼型杂交水稻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贡献

    屠呦呦

    中国

    青蒿素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牛顿

    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

    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爱迪生

    美国

    放映机、火力发电站等

    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 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它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反动势力——法西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深远。旧殖民体系瓦解……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的影响。

    (3)、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政治上,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体现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经济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丝路基金等,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新格局。文化上,中国同美、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 1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南昌起义

    1935年

    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表 ①  处补充完整,任选表中的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2)、材料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总方针,大力发展小学和中学,吸收工农子弟入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表现。

    (3)、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 3.5万元。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澳门的健康发展,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惠港、惠澳政策,有力地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 17、1935年,美国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C、增加了民众就业机会 D、保障了儿童的权利
  • 18、钱乘旦认为“这不仅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强烈反弹,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否定。”下列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 19、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煤气,还能产生煤焦油,而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这些宝贝的出现是由于(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广泛应用 C、化学工业建立 D、内燃机的发明
  • 20、19世纪中期,东半球的俄国开始了农奴制改革、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而西半球的美国则爆发了南北战争。这些事件(   )
    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促进了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