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转折”,其本质是“近代文化的开端”,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这里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文艺复兴运动 C、近代大学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 2、与下图所示社会结构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雅利安人的入侵 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C、部民制度的废除 D、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 3、1910年冬季,一支法国的考古队在波斯湾北部的苏萨古城遗址中发掘出三块黑色玄武岩,把它们拼在一起,恰好是一根完整的大石柱,石柱的下半段则刻着约800个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字迹优美清晰。通过这根大石柱可以了解(   )
    A、伊斯兰教的产生 B、雅典的民主制度 C、两河流域的法律 D、日本的大化改新
  • 4、从马斯塔巴到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人用230万块巨石堆砌出永恒的天梯。胡夫金字塔高度乘以10亿接近日地距离,其底面周长与高度的比值精确吻合圆周率。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
    A、君权神授观念盛行 B、尼罗河水的泛滥 C、神权与王权的统一 D、劳动人民的智慧
  • 5、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以及“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这里的“他”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 6、1971年4月,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了中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这一事件(   )
    A、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 7、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带一路”的倡议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九二共识”的主张
  • 8、1984年,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当时设在闽南三角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 9、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作为个案可以说明(   )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民众思想普遍解放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企业活力得以增强
  • 10、下图是袁汝波2020年创作的绘画作品。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旨在(   )

              中国画《红旗渠》(局部)

    A、反映修渠时的创新与创举 B、宣传人定胜天的历史观 C、刻画艰苦奋斗的社会风貌 D、真实再现当时修渠场景
  • 11、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这可以说明当时当地(   )
    A、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C、工业化建设的高涨 D、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 12、当他从震昏中醒来时,弹药已经用尽,他便忍着伤痛,艰难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这里描述的英雄人物是(   )
    A、黄继光 B、杨根思 C、邱少云 D、罗盛教
  • 13、走近历史•感悟腾飞。八年级某班分小组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历史策展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成果。

    【项目任务】

    (1)、任务一:一组同学以“历史图片•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以下图片资料进行展览。

    请将序号填入对应展板。

    展板一

    经济奠基•计划经济探索

    (1949-1978年)

    展板二

    改革起步•市场经济转型

    (1978-2012年)

    展板三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成就

    (2012年至今)

    序号: 

    序号: 

    序号: 

    (2)、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文物物语•见证历史”为主题,整理了部分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历史文物

    入选理由

    ①土地改革时期的地契

    ②“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厂建设图纸

    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体现了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结合所学知识,仿照文物②,将文物①③的入选理由补充完整。

    (3)、 任务三:三组同学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准备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时间

    时期

    举措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

    1978-2012年

    改革开放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2012年至今

    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

    请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从上表中任选至少两个举措,帮三组同学拟一份成果报告。(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4、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赢得全世界的赞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建立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两项外交成就。

    (2)、材料二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建交国家一览表》

    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时段,用所学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发展状况及原因。

  •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项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颁布实施的法律(部分)

    时间

    法律名称

    作用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有力地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A         ▲    和国家统一。

    2005年

    《反分裂国家法》

    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B    ▲    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有利于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C    ▲     , 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概括上述法律的共同作用。

    (3)、材料三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成果,并谈谈你的感悟。

  • 16、中国在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不断发展进步。下列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论述

    A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了巨大贡献

    B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普及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C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跻身空间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D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表明中国文学已引领世界文学潮流

    A、A B、B C、C D、D
  • 17、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
    A、彼此借鉴、医德传承 B、典籍研习、经验丰富 C、理论传承、实践创新 D、着眼未来、传播世界
  • 18、 202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35成功首飞;2022年,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这反映了我国(  )
    A、军费支出比重加大 B、国际军事合作深化 C、国防科技持续发展 D、太空作战力量增强
  • 19、 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实际,党中央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截至2021年,内地西藏班(含中职班)累计招生14.3万人,向西藏培养输送了5.6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这一政策(  )
    A、促进了西北民族发展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 C、维护了民族文化传承 D、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
  • 20、如图是我国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部分科技成就。这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共享 B、协调 C、开放 D、创新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