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法战争爆发后,业已退职的老将被清政府起用,参与抗法。他率清军于1885年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这员“老将”是(   )
    A、葛云飞 B、冯子材 C、左宗棠 D、聂士成
  • 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导致圆明园被焚毁 C、促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引发瓜分中国狂潮
  • 3、后人对下图著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B、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文学名著 D、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4、下图反映的史事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取经 D、郑和七下西洋
  • 5、杜佑《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作者使用的历史纪年法是(   )
    A、干支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王位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 6、胡曾在《流沙》中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绘的场景发生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 7、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掘出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同时,出土了骨耜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知道使用火 B、会简单制衣 C、已有了原始农业 D、建立了早期国家
  • 8、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力量出现了分化与重构。某班级以“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成果报告一  数字聚焦议影响】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实类

    小组一资料展示

    在整个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疾……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

    资料来源:符雪花《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影响》

    小组三资料展示

    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大战,军民伤亡1亿多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高达42700亿美元,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

    资料来源: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

    史论类

    小组二资料展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战后,由战胜国构建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    ?    (体系名称)。

    资料来源: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的论述》

    小组四资料展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资料来源: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根据成果报告一,完善“?”处的信息,并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2)、【成果报告二  宏观架构论趋势】

    根据成果报告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多个力量中心的成长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 9、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大节点,它们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十月革命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社会主义高潮;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中国、朝鲜、蒙古、越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是俄国十月革命。

    ——摘编自赵曜《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是“‘新世纪’标志”的理由。

    (2)、材料二  五百里井冈山,因为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在攻打中心城市接连受挫后,革命陷入低潮,毛泽东在率领起义军南下途中,选定井冈山地区作为部队的立足点。面对各方压力、毛泽东把队伍带上井冈山,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路。

    ——整理自马国英等《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寻路井冈(峥嵘岁月)》

    根据材料二,指出“历史性的抉择”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节点(部分)

    可以看出,中国是遭受侵略最早的国家,也是抵抗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家。到日本投降时,日本在中国战区的兵力仍有128万人,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长期被牵制在中国东北的50余万日本关东军。中国战场的作战,极大缓解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整理自王建朗《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等

    根据材料三,完善①②处信息,并设计中国的“重大贡献”简易结构示意图(提示:梳理关键信息,文字简明扼要,结构化呈现)。

    (4)、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

    时间:2021年4月14日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宣介人:浙江三门县城西村  村支书  章国进

    宣介理由:

    曾经“饭都吃不饱”的穷村庄,如今成为年收入上千万元的“浙江省小康示范村”。

    宣介内容:

    九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接力致富的故事

    历史印记:

    35本记录本,记录密密麻麻,一个个梦想成真。

    ——整理自共产党员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印记(节选)”折射出的时代背景。

  • 10、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秦始皇之“大一统”实践达到了地域上、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思想上等各方面的空前“一统”,这在秦始皇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甚至是在秦之后的某些王朝在一些领域内又有所收缩。秦始皇的“大一统”实践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国家空前统一,真正成为一个空前新型的国家。

    ——摘编自李永超《秦始皇“大一统”实践再认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一统’实践”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  我们应该看到鲜卑族之所以最终融化于汉族,是由于汉族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而促成这一历史任务完成的根本力量则是北方各族人民反抗拓跋政权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孝文帝只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新的历史任务提供了解决办法,从而在客观上起了加速历史发展、促进民族融化的积极作用,如果离开了封建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不去顺应民族自然融合的趋势,孝文帝无论如何“是永远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的”。

    ——余少华《北魏孝文帝改革述论》

    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鲜卑族“融化于汉族”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对“新的历史任务”提供的“解决办法”。

    (3)、材料三  新疆地区在汉代开始就是被中央政府所管辖,到了清代前期,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被漠西蒙古准噶尔部控制,天山以南的地区则被回疆占据,直到康熙到乾隆“老中青”三代人后才完全夺回整个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疆地区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平和稳定,其巩固的国防在以后的英、俄帝国主义殖民者入侵和渗透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发禄《经略和方略:清朝前期与中期对西部及西北部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经略”新疆的措施(两例),并概括其影响。

    (4)、材料四

    根据材料四,归纳实现“民族大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 11、1933年,为解决田纳西州长期贫困和失业问题,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法案》,拨款雇佣当地数千名失业工人修建水坝、发电站和灌溉系统,并为参与者提供稳定工资。“联邦政府”的做法(   )
    A、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B、鼓励了企业自主解决 C、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 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 12、作为彼得大帝现代化改革继续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从经济制度层面讲,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俄国(   )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C、以种植园经济为主 D、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 13、下图“【   】”处应是(   )

    A、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变化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D、近代科学文化和艺术成就
  • 14、它起源于意大利,很快就涵盖全欧洲,使欧洲人看到了思想、科学和艺术的革命以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但本质上,这是一次触及整个欧洲的文化重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15、欧洲移民前往美洲定居,非洲奴隶被强制运往新大陆,而亚洲劳工也被招募到不同的殖民地工作。这些国际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全球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材料中的“人口流动”始于(   )
    A、亚历山大东征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6、646年,在从中国留学归国的革新派推动下,日本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国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
    A、依靠贵族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 17、如下是“罗马法学演变”流程图,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习惯法属于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的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罗马民法大全》编纂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公民法和万民法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 18、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 19、“由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并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两面性,这就保证了这种过渡可以采取和平转变的方式。”为此,我们国家(   )
    A、制定“一五”计划 B、开展手工业合作化 C、实行了赎买政策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20、农村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作为剥削阶级的地主被彻底打倒,农民成为土地和基层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庄严承诺。“承诺”的实现(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促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使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发展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