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历史课上,李老师出示了一张历史人物名片,含有“精忠报国” “郾城大战”等词,该历史人物应是(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黄巢
-
2、《历代诗·陈》中有诗句“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此句描述的史实是( )A、隋朝完成统一 B、辽宋夏金并立 C、元灭南宋 D、清兵入关
-
3、沿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 “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四: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材料五: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康熙五十六年,下令禁止对南洋贸易。乾隆二十二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据《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根源》
(1)、材料一图片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写出A点城市的名称。(2)、就中国的四大发明的应用,鲁迅先生曾论述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其实我国也将火药用于军事,也将指南针用于航海,说说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将火药用于军事和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郑和是哪个皇帝派遣出去的?郑和最远到达了哪里?(5)、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①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其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①时期完成,请写出序号①所指代的时期。(2)、依据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说出图三中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什么位置?当时政府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5、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联系和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四: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的内容,展示的是我国哪位民族英雄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4)、材料四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
6、【灿烂文明】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的“四大发明”之一,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重要方面。
-
7、【制度改革】1413年明朝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中国古代在地方建立省制进行管理的制度,最早开创于元朝时实行的制度。
-
8、【经济繁荣】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9、【医药巨著】明朝有一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部著作是。
-
10、【传承文化】宋代的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女词人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的作品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
11、从“西域”到“西洋”,标志着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从陆地向海洋的重大倾斜。长达近30年的远航印度洋,标志着人类的交往交流发生了从以亚欧大陆为重心向以海上为重心的重大转折。实现这一转折的杰出人物是( )A、张骞 B、郑和 C、玄奘 D、鉴真
-
12、有学者对南宋绍兴十八年的《题名小录》和宝佑四年《登科录》进行统计,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的结论。这一发现可以佐证科举取士( )A、是隋唐重要的选官制度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C、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13、小明同学在整理学习资料时,将“秦统一岭南并设郡管辖”、“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内容整理为同一主题,他学习的主题是(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4、760年,杜甫拖儿带女从长安、洛阳逃难到四川成都,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其中的“胡骑长驱”( )A、是由于唐太宗时期节度使实力膨胀造成的 B、是由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 C、是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入洛阳造成的 D、最终造成了朱温灭亡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
-
15、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下列哪个是唐朝时期发明的( )A、
B、
C、
D、
-
16、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但有一制度却被誉为“皇权下的民主” “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设立军机处
-
17、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下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隋朝完成统一时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史比较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或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发展阶段。此对象既可以是不同的两个历史事物……也可以是同一历史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但是比较对象之间必定是异同并存,否则,无同之异与无异之同,都会令比较失去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国史中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并通过对比举出其两项不同之处。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修筑雪域高原第一条公路——川藏公路,海拔3212米的二郎山是川威公路翻越14座犬山中的第一座。1951年夏天,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到二郎山一带慰问筑路部队后创作歌曲《歌唱二郎山》。该歌曲不久后迅速传遍全国,成为经典歌曲。《歌唱二郎山》简谱。
注:康藏公路后改名为川藏公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唱二郎山》的主要内容,并选择一个角度指出《歌唱二郎山》的特点。(提示:可从歌词、曲调、歌声等角度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唱二郎山》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作和传唱《歌唱二郎山》的意义。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斐迪南•麦哲伦(1480-1521年),生于葡萄牙北部波尔图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一位著名的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和殖民者。他在15岁时开始航海生涯,参与了多次远洋航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505年,麦哲伦参加了印度总督阿尔布奎克的远征队,先后到过东部非洲、印度和马六甲等地探险和进行殖民活动。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穿越南美洲的海峡(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的航行中,他的船队遭遇了许多困难,包括食物和水的短缺。最终,他们在1521年到达了菲律宾,但在那里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麦哲伦在战斗中丧生。尽管如此,他的船队继续向西航行,绕过好望角,最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麦哲伦的探险极大地推动了地理知识的进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他的航海技能和对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理论的坚信,为后来的探险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尽管他在菲律宾的遭遇不幸,但他的勇敢和坚持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者。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哲伦及其船队能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用箭头符号标注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的方向,并在图中标注麦哲伦海峡和好望角。(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