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选项中,与欧洲中世纪被称为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无关的是(     )
    A、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B、法学、医学为专业课程 C、选拔官吏的需要 D、教师行会的出现
  • 2、“份地”是西欧庄园中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     )
    A、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B、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C、有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D、无条件耕种自己的“份地”
  • 3、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领主可以随意增加税收 C、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领主完全依靠租金生活
  • 4、萨克森伯爵每周都去教堂做礼拜或祈祷,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上帝忏悔。他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于(     )
    A、巴基斯坦 B、巴黎 C、巴勒斯坦 D、亚述
  • 5、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马可·波罗行纪》 D、《竹书纪年》
  • 6、如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③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A、大秦帝国 B、蒙古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 7、他从未当上过皇帝,却被人尊称为大帝;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记。他是(     )
    A、大流士 B、屋大维 C、凯撒 D、苏格拉底
  • 8、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A、西塞罗 B、亚历山大 C、德谟克利特 D、斯巴达克
  • 9、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小国寡民 B、等级森严 C、军事独裁 D、小农经济
  • 10、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道教
  • 11、“每当法老去世,工匠们都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为能决定所有人共同幸福的神建造宅邸。”“宅邸”是指(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凯旋门 D、大竞技场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2周年,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1)、结合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中辛亥年是指哪一年?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2)、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什么意思?
  • 13、文明史观认为冲突也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近代化就是文明的一种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面对民族危亡 , 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终究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场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也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它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

    (1)、根据材料一说出洋务运动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民族危亡”指哪件事?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有何成功和遗憾之处。
  • 14、学生们认出下图民国时期的银币中的人物是袁世凯,找出他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公车上书 D、复辟帝制
  • 15、下图中横线①处的内容应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1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属于维新派的代表的是(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康有为 D、曾国藩
  • 17、【时事热点·五首重聚】2023年10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与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国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政变
  • 18、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材料一 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 、李(李鸿章) 、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 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 。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示意图(部分)

    (3)请同学们把辛亥革命大事年表中①②的事件补充完整。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的讲话》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 19、

    侵略与抗争。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出自与那些条约。

    材料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

    1865年

    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

    成立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

    成立北洋舰队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三:

    ①《谭嗣同殉难图》

    ②《无题》(象征“清朝”分崩离析)

    ③《谨防鬼计图》(象征“扶清灭洋”)

    (3)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任意写出两个即得分)。

    材料四: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事之秋”。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一方面,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 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了大胆勇敢、深邃缜密的探索,以争取社会的民主和进步。在沉沦中奋起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热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涨。爱国主义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未亡的强大精神支柱。

    ——王蕊《浅析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 20、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杰出人物”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读史“识”英雄】

    材料一 林公一怒气吞山,大敌当前若等闲。钢像庄严青史在,风雷共说虎门关。

    ——《林公则徐二百周年诞辰记念其一》

    (1)材料一中的“林公”指的是谁? 他的哪一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梇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勇哉壮节首捐躯,无愧同袍夸胆识。

    ——郑观应《忆大东沟战事感作》

    (2)谁牺牲在材料二所描绘的战役中?

    材料三 左宗棠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另外,这是一场中国人的种族战争,可比之于清代中叶或唐代的远征。

    ——《剑桥中国晚清史》

    (3)材料三中“西域”指的是今天的哪里? “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

    【看报“认”先驱】

    材料四

    A评价: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 评价: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 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评价:_____(填写宇母)

    (4)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请你为上图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并写出两件和他早年有关的革命活动。

    【日常“学”伟人】

    (5)通过对以上近代杰出人物的了解,你认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写出两点即可)。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