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清末,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A、彻底否定了传统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
2、历史图示记忆法是指把文字变成直观的图示,将知识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下面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
3、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下面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4、顺应时代潮流·感知救亡图存。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不同社会阶层从不同层面发出了时代呼声。(1)、【现象·折射时代潮流】
下面的图文信息,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顺应时代潮流向西方学习的教育举措,请据此概括这些举措的特点,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
学堂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数学、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洋务运动期间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幼童
(2)、【史料·记录时代诉求】下列文献材料反映的内容分别是哪一阶级发出的时代呼声?它们分别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出的?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3)、【作品·描绘时代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片段,简述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文学作品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嚷道:“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摘编自鲁迅《药》
(注:人血馒头治疗疾病为当时的一种封建迷信,主人公花钱购买蘸了人血的馒头为儿子治病,最终失败。)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编自茅盾《春蚕》
王淑芬说道:“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万一皇帝回来呢?”
——摘编自老舍《茶馆》
-
5、艰辛探索·孕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带有技术创新、模仿和扩散的意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是一大进步。洋务运动兴办的这些军事工业毕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其所训练的人才,均为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力军。而机器生产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刺激和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企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摘编自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洋务运动发生的因素,简述其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举例说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的理解。(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
6、概览武汉发展·感受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汉近代工业一览表(部分)
时间
创办者
创办企业
概况
1863年
俄商
顺丰砖茶厂
最早的近代企业,主营茶叶收购和加工
1887年
德商
美最时蛋厂
同时开设5家加工厂,出口德、英等国
1890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亚洲首家现代化钢铁企业,产品远销海外
1892年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引进西方纺织技术,产品远销海外
1897年
宋炜臣
汉口燮昌火柴厂
民办企业代表,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
——摘编自邓正兵、欧阳君《试论武汉的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旧址
旧址见证辛亥革命的足迹。 ① 年10月10日, ② 一举成功,翌日,革命军在这座大楼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成为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开创历史新纪元。
材料三武汉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发生明显变化。汉口开埠后,外国人在租界里将西方城市文明移植过来。受此影响,钟表、火柴、肥皂等洋货成为武汉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出现了趋新崇洋的社会风尚,一个近代化城市的面貌端倪渐显。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革除诸多社会陋习,如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握手礼代替跪拜礼、废除老爷、大人等称号。
——摘编自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
(1)、材料一中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简述其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处内容填写完整。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开创历史新纪元”?(3)、根据材料三,概括武汉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
7、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八年级⑴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项目活动。
【项目主题】中华英雄谱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中华英雄,感受英雄人物成绩,汲取精神力量。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整理了以下部分中华英雄的图文资料,准备布展。
文字资料
①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②凉秋时节黄花黄,大好英雄返故乡。一手缔造共和国,洞庭衡岳生荣光。
③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④百年痛史湿战衣,千堆忠骨掩草旗;万里危城风飘絮,烽火南关存一息。
入选理由:____
入选理由: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
入选理由:____
入选理由:领导广州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③
____
①
____
任务二 二组同学观看了部分有关中华英雄的影视作品,并制作了以下人物的宣传海报,准备开展宣传活动。
电视剧名称:《觉醒年代》
上映时间:2021年
经典台词: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相关史事:新文化运动
内容简介: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电影名称:《林则徐》
上映时间:1959年
经典台词: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相关史事:____
内容简介:____
____
(1)、请你仿照示例,为左宗棠和邓世昌撰写入选理由,并将右边②④填入对应人物的空白处。(2)、请你仿照示例,为电影《林则徐》制作宣传海报。(3)、感悟:。 -
8、下面的漫画创作于1920年,图中人物为民众,树上文字为“军阀”二字,左侧文字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漫画旨在说明(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B、北洋军阀破坏言论自由 C、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动失败 D、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
9、鲁迅曾在文章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民众参与政治热情高涨 B、封建专制的政治基础稳固 C、思想解放潮流闸门打开 D、民主共和道路的艰难曲折
-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但其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国务员“副署”方能生效。此举是为了( )A、彻底推翻清政府 B、防范袁世凯独裁 C、确保国民的权利 D、讨伐袁世凯复辟
-
11、下面的纪念章上刻有“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八日”的字样,该章发行于公元(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
12、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晋华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了以“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据此回答问题。(1)、一组同学利用年代尺绘制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①处内容是(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国民党(2)、二组同学查阅到下面一段史料,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孙中山来到山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
13、使用表格有助于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下表可知(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马关条约》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开放的通商口岸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B、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C、条约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14、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 C、制定了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 -
15、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B、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的科技以实现中国自强 C、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民族觉醒 D、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
-
16、1895年张之洞上书朝廷:“倭约万分无理……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一倭如此,各大国援例要挟,动以窥伺京城为词,更不能拒,后患不可胜言矣。”以下印证了张之洞言论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日本攫取山东权益 D、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地区
-
17、下面是某中学研究课题所列的部分目录。由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第一章美国侵略台湾19世纪60年代
第二章日本侵略台湾1874年
第三章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第四章中法战争1883—1885年
A、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历程 C、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 D、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8、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强调:“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面能体现洋务运动“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
19、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并没有想好要如何管理在中国的洋人,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策略,让洋人自己管好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得了( )A、通商口岸传教权 B、协定关税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
20、【秦末汉初的治国政策】
材料一: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兴起的时候,面临着秦王朝的种种弊政和六国诸侯纷争天下的紊乱局面,百姓无业可居,大闹饥荒,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为此,汉高祖简化法令和禁令,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即位,他身体力行,提倡节俭,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下令把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免除了租税。过了十三年,即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规定百姓私田只征收一半的租税,税率三十征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至武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