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世纪前期,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大西洋奴隶贸易整体呈下滑趋势。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出现整体下滑趋势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经济全球化 D、启蒙运动
  • 2、 下图是“玉米、马铃薯传播路线示意图”。图中美洲作物玉米和马铃薯向全球扩散和传播始于(   )

    A、文艺复兴 B、三角贸易 C、新航路开辟 D、资产阶级革命
  • 3、 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知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创立了代数学,他的《代数与方程的运算》一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科书。

    ●阿拉伯数学家海雅木编著了《代数》一书,研究了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和几何作图法,并把数值代数用于度量几何。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A、阿拉伯文化兴盛的原因 B、阿拉伯文明的成就与影响 C、阿拉伯文明兴衰的历程 D、阿拉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 4、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寻求与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消除它们的疑虑,争取它们的信任,使它们逐步理解并支持中国。会议闭幕的第三天,缅甸总理吴努对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感叹道:“我深信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中国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得和平。”这反映了万隆会议(   )
    A、促成与新中国建交高峰的出现 B、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 C、有助于提升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
  •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改变了农业至上的传统观念 B、实现各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 6、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在1945—1946年的和谈期间,共产党人在赢得舆论的对比方面,已获得成功。人们普遍相信,共产党人是诚心诚意的。而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数星期后单方面撕毁了几项政协协定时,政府便在这场较量中失去了信任。”这反映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 B、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 C、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 D、中国共产党赢得舆论
  • 7、 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认识到(   )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闭关锁国的弊端 C、制度改革的必要 D、鸦片输入的危害
  • 8、 考古资料显示,在西夏遗址、城址等出土的钱币中大概97—98%是宋钱,宋钱是西夏境内流通的主要货币。宋仁宗得知元昊自立为国后,“即诏陕西、河东绝其互市”,导致西夏粮食、布帛、茶叶及日用品供给奇缺,物价飞涨。仁宗时期名相庞籍讲:“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由此可见(   )
    A、西夏缺乏自己铸造货币的能力 B、北宋控制了西夏政治经济命脉 C、北宋与西夏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西夏对宋朝经济的依赖程度高
  • 9、 中国历代重视历法。在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这些成就(   )
    A、有利于农业生产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推动了文化传播 D、强化了中央集权
  • 10、 “诗圣”杜甫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之称。他在《无家别》中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反映了(   )
    A、天宝年间社会繁荣开放景象 B、安史之乱对社会的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造成人民生活困苦 D、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 11、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图中的这些史料属于(   )

     

    人面鱼纹彩陶盆            司母戊鼎               商鞅方升              圆形方孔半两钱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图像史料
  • 12、 认识历史联系,体悟历史规律,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通过对相似历史现象的考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此,他们准备开展“开放与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拟定的观点如下:

    观点1:文明交融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2: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发展

    材料二  同学们关联中外历史,聚焦航海大事件,总结出下表的内容纲要,以作参考。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不同点

    背景

    以农耕为代表的内陆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以商业为代表的海洋文明资本主义兴起

    时间

    1405—1433年

    1487—1522年

    规模

    60—200多艘船,首次27000人

    3—5艘船,最多的一次265人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朝贡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

    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亚非海上交通线,人类航海事业,财政负担

    相互联系,世界市场,物种交换,全球贸易,殖民地灾难,野蛮性,残酷性

    相同点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表中内容,关联中外历史相关知识,撰写一份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不少于100字。)

  • 1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某班同学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主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的项目学习。以下内容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小组讨论,厘定时空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更好的契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这一项目主题,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时间节点:1840年、1919年、1946年。

    【任务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在分组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大家发现,需要继续搜集其他史事来充分的了解这一历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任务三】小组探究,撰写报告

    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所以,学习报告的撰写要以此为落脚点。

    (1)、请你指出这三个时间节点对应的重大史事。
    (2)、请你补充可以实证本探究主题的其他史事,要求不少于4个。
    (3)、请你撰写优先选择1840年、1919年、1946年三件重大史事的理由。
  • 14、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80年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体现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解决人类环境问题 C、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5、1962年爆发著名的“冻鸡战”,美国提高地毯和玻璃进口税,欧共体也对美国冻鸡和家禽加税,美国又提高了欧共体卡车、酒类的进口税。最终,双方因国内产业受损,通过谈判取消加征关税。这表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是(   )
    A、合作共赢 B、逆全球化 C、冷战对峙 D、霸权主义
  • 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地区出现新变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些变化反映了亚非拉地区(   )
    A、殖民统治得到强化 B、开创国家干预模式 C、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 17、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
    A、君主立宪确立 B、联邦体制的建立 C、共和体制的创立 D、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 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歌》诞生,其歌词中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四十多年后,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这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   )
    A、空想性 B、曲折性 C、人民性 D、普遍性
  • 19、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这主要得益于(   )
    A、宗教改革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
  • 20、 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的共同思想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