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地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所指的是当时清政府进行的哪项探索。概括该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指出材料三中“重大打击”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事件
1851年
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
曾国藩以湖南团练为基础,创建湘军
1856年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5年
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4年
日本入侵中国台湾
1885年
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建成
1888年
北洋舰队建立
材料二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革新:1865—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四,其中定远舰、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摘编自武吉庆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开办洋务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在军队革新方面的表现。(8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革新军队产生的影响。(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
3、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某部影视剧曾刻画了该条约签订的场景:当时庆亲王奕劻实为清朝总代表,最终应该奕劻签字,在签字的过程中,奕劻踌躇不定,几次拿起笔又放下。李鸿章走过去说道:“人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还是由我来吧。”李鸿章签订的“卖国条约”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4、下侧漫画中的配文是“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该漫画反映了 ( )A、八国联军侵华以失败告终 B、“门户开放”政策的落实 C、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 D、列强联合侵华但又各谋私利
-
5、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加紧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阴谋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就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压迫和剥削,反抗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革命运动。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是义和团运动 ( )A、发生的背景 B、斗争的目标 C、领导的阶级 D、历史局限性
-
6、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立天学、地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这在客观上推动了 ( )A、清朝政治制度的改变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D、中国的军事近代化
-
7、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它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 )A、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8、带有“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成为确认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也成为“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转折点。与此舰沉没直接相关的是 ( )A、左宝贵——平壤战役 B、徐邦道——旅顺战役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丁汝昌——威海卫战役
-
9、清代杨昌浚在《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 )A、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B、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刘铭传率军击退攻台法军 D、陈化成在吴淞抵抗英军
-
10、“□□□(1823—1901年),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早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又组建了北洋水师。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指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
11、 李鸿章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办洋务迈出的第一步是建立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北洋水师提督府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
(1)、写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列举两位在鸦片战争期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2)、阅读以上大事年表,选择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5、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地主阶级的探索 B、维新派挽救危亡的努力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革命派推翻清朝的过程
-
16、“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7、战争的结果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与主权,西方国家利用开辟到内地的通商口岸与世界少有的低利率,大量倾销其商品;教会势力在华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俄国海军档案显示:“签约当日舰炮对准瑷珲城。”印证签约过程的( )A、自愿性 B、威胁性 C、仪式性 D、突发性
-
19、以下是小历同学在网络上查询的某文物的相关资料,据此可推知该文物流失海外应始(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如下表是某博物馆中主题为“历史印痕”的雕塑。该雕塑反映的是( )
雕塑中巨型的正方体,如天外陨石撞击大清版图,寓意1840-1842年英国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发动侵华战争。
A、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太平天国运动兴衰 C、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占 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