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如图呈现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B、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C、租地农场逐渐走向衰败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 2、13世纪,阿拉伯人改进中国的火药制法并撰写《制敌燃烧火攻书》等火药知识书籍,后来这些书籍经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欧洲人也由此学会了使用火药。材料强调了阿拉伯帝国(    )
    A、创造多元的本国文化 B、沟通东西方经贸往来 C、推行开明的统治政策 D、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
  • 3、下面是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    )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豪族地主转为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壮大
  • 4、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    )

    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儒家文化 D、拜占庭文化
  • 5、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 6、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 7、纪念·国家名义。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赏浮雕,见证抗争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硝烟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文物,探求复兴道路

    展品

    介绍词

    一张洋务运动的成绩单

    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封建统治阶级的部分成员,推行了引进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江南制造局1865年创设于上海,初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由外国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制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等。是为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一些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从“虎门销烟”和“金田起义”中任选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能入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主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请参考《一张洋务运动的成绩单》的介绍词,为《一些维新运动期间的报刊》写一份介绍词。
    (3)、综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提炼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8、教育·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魏源接受重托,在1842年著成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然而……愚昧排外,坚持“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被“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另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三百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

    ——苗晓雨:《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课程设置

    材料三  1895年,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此后他创办了20多个企业。他按照自己“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还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其中,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他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如银行、测绘专修科,女工传习所,盲哑学校等。

    ——摘编自张孝若《张謇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错过《海国图志》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中表格,概括近代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兴办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办实业和教育的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时代与教育”的认识。
  • 9、1901—1902年度,仅北京城和直隶省,自筹赔款就达1100多万两,超过了地方的年财政收入。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权益进一步受到损害。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
    A、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加重了晚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增加了地方的财政危机 D、加剧了人民负担和民族危机
  • 10、五四运动时期,人们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迷信、蒙昧的反现代化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又被刻画成“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改革开放后,在强调其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基础上,评价更趋多元化。这反映了(  )
    A、历史叙述无法再现真实历史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 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
  • 11、下图所示为1893—1920年机器设备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发展 B、轻重工业失衡局面得以改变 C、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日益加强 D、社会生活多元特征日益明显
  • 12、“肉投饥虎虎愈骄,一虎得肉群虎虓(虎吼)”。19世纪末的诗人以特有的敏锐和警醒,从台湾的悲剧命运联想到危急的国家前途,暗示了此时的中国面临着(  )
    A、帝国主义的瓜分 B、革命浪潮的翻涌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民族意识的萌发
  • 13、如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1895年中国工人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公车上书的推动 D、百日维新的推动
  • 14、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同文馆,最初只教授外语,后来陆续增加天文、算学、化学、格致(物理)、医学等课程。同文馆教学内容的发展(  )
    A、适应了科举选官的需要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奠定了政治变革的基础
  • 15、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时兴办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包括外语学校3所、军事学校9所、技术学校16所。这表明洋务派(  )
    A、注重人才培养 B、引领中国走向近代化 C、重视科技创新 D、旨在维护清朝的统治
  • 16、下图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其共同之处是二者都(  )

    A、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 B、体现了农民的革命诉求 C、探索了近代救亡图存的路径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 17、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地主阶级的探索 B、维新派挽救危亡的努力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列强侵略中国进军路线
  • 18、以下为晚清洋纱进口价格(按包计)数据柱状图,这一现象(  )

    A、说明外国商品竞争力弱 B、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表明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 19、《伦敦新闻画报》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重要新闻期刊,以刊载照片绘画为主,直观反应当时的重大事件。如图数据峰值的出现反映出中英(  )

    A、矛盾加剧 B、贸易发展 C、科技交流 D、文化交流
  • 2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材料旨在说明(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C、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