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民主共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君主立宪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 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随后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后来通过修改和增加,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割据局面”能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 3、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有一种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初的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一艘单夹弄中型画舫,舫中的十多位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至傍晚6时。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的表现。
    (2)、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的精神有哪些? 
    (3)、材料二 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精神品质? 

    (4)、材料三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三,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什么。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5)、“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精神的共同内涵。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材料一中,孙中山指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2)、为实现“和平统一”,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国共两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
    (3)、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在图二中找出毛泽东同志首先点燃“星星之火”的位置。(写出序号即可)

    (4)、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 5、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
    A、武昌—人民军队的创建 B、会宁—长征胜利完成 C、瑞金—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D、北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6、“长征路上不仅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还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等。”这表明红军长征    (  )
    A、提高了红军的军事地位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
  • 7、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面的《会师歌》歌颂的是    (  )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到达吴起镇 C、长征胜利结束 D、红军开始长征
  • 8、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次会议而作诗一首,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次会议    (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 9、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主题是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C、根据地土地改革历程 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 11、下图所示文章是毛泽东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总结,这些文章论证了    (  )

    A、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B、中国建设道路的问题 C、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 D、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 12、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右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②处的事迹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 13、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 14、波兰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说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原因
  • 15、“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描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华民国 B、发动武装起义,完成国家统一 C、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工人运动
  • 16、下面两幅图片所示内容出现于1927年3月中国的不同地区,这说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是 (  )

    A、北伐将士英勇作战 B、正确的作战方针 C、共产党的模范作用 D、工农群众的支持
  • 17、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该学校的创办    (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为国民革命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 18、下表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 19、下列图画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 20、孙中山先生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田王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一中“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党,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中“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分别体现了什么主义?

    (3)、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三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

    (4)、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