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蒋廷黻先生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士大夫中存在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在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     )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C、不支持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
  • 2、1842—1846年,英国大量向中国倾销洋布,洋布凭借价格低廉、质地均匀迅速占领市场,致使传统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太仓一带,布市“行销四方”变“削减大半”,众多纺织从业者破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B、近代工业蓬勃发展 C、民族资本快速积累 D、对外贸易占据优势
  • 3、清末,英国某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下图所示是展出时期派发的宣传单。据此可知,该宣传单(     )

    图中部分文字的意思: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

    A、表达对华崇敬 B、导致战争爆发 C、歪曲战争本质 D、呼吁中英交流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年党史,风雷激荡。某校学生以展板形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

    (1)、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合适的内容,将展板一补充完整。
    (2)、选择展板一中的一则史实对展板二中的观点加以分析。(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须紧扣观点,分析全面,逻辑严密。)
  • 5、 人民是革命的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以后,使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燃起了仇日的怒火,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三千余人举行大示威游行,向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曹、陆、章三人。六月三日,上海各校学生遂宣告罢课,各地学生先后响应。

    ————摘编自钱歌川《民国历史小丛书》

    材料二 在湖南,从北伐军1926年夏进入那里到第二年 1月,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 200万人。在城市,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相继成立,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

    ————摘编自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 1851——1949》

    (1)、写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名称。
    (2)、据材料二,概述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3)、联系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统一战线”的名称,并说说你对“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的理解。
  • 6、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列年代尺上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A、政治建军   1931年 B、出师北伐   1937年 C、军旗升起   1931年 D、星星之火   1937年
  • 7、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片段一中的“大会”指的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2)、片段二中毛泽东的举动   (   )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C、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有   (   )

    ①独立自主决策   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

    ③准确把握国情   ④明确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右图中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

    A、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 B、中共三大实现国共合作 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 9、摄影技术诞生于 1839年。此后,照片成为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观察照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的大事件。

    (1)、材料一中的这两张照片记录的是南北战争还是独立战争?请运用这两张照片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请对材料二中四张照片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
  • 10、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太多苦难的回忆,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考。以下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说明⋯⋯⋯⋯⋯⋯⋯⋯⋯⋯⋯⋯⋯⋯⋯⋯⋯⋯⋯⋯⋯⋯⋯⋯(    )

    项目

    涉及国家和地区/个

    卷入人口/亿人

    伤亡人员/万人

    经济损失/亿美元

    一战

    30多

    15

    3000多

    3000多

    二战

    80多

    20

    9000多

    40000多

    ①和平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

    ②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③两次世界大战都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④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1944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致词说:“各位到延安时,正遇着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其影响不仅在欧洲,而且将及于太平洋与中国。”可见,第二战场的开辟(   )
    A、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 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促进了欧洲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计划实施
  • 1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有⋯⋯⋯⋯⋯⋯⋯⋯⋯⋯⋯⋯⋯⋯⋯⋯⋯⋯⋯⋯⋯⋯⋯⋯⋯⋯(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法西斯德国在欧洲侵略扩张的进程中,按其入侵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 14、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①日本   ②美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富兰克林·罗斯福为1933—1945年期间的美国总统。回答问题。
    (1)、1933年,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的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   )
    A、经济大危机 B、日军轰炸珍珠港 C、希特勒上台 D、美国对日本宣战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其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
    A、调整农业政策 B、推行“以工代赈” C、整顿金融体系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莫斯科保卫战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独立与进步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年代尺。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中A、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和C处对应的历史主题补充完整。
    (2)、将碑文中“三年以来”的开始时间标注在材料一中年代尺上,并说说“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分别是指什么历史时期。
    (3)、“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列举两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4)、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
  • 1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下列浮雕描述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18、《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

    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C、解放了华北全境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9、“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诗句描写的是解放军(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打退了敌人对延安的重点进攻 C、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20、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事件激发农民热情,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