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为感知170万年前的原始生活,寻找古人类的足迹,他们准备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的遗址,他们要去的地方是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西安 C、云南元谋县 D、浙江余姚
-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道德与政治、法律的结合,即为中国式的德治主义,成了公正与仁爱的典范。他主张欧洲应该引进中国的优良法律和道德。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材料二 秦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说“商君”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周王室势力变化表
西周
东周
管辖土地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大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600里,之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管辖军队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有14万人以上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管辖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管辖人口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直接管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和兵源减少
天子地位
周天子在政治上享有最高的地位
周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材料二
齐桓公改革
晋文公改革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注重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顿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材料三 孟子云:“春秋无义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室的地位发生的变化。(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 -
4、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填写任务单。
博物馆的部分展品
使用的石器
图三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推论
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2)、材料二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蔬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
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种子
材料二中,哪些原始居民过上了定居生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3)、材料三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行……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 300-4300年。内域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材料三,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
-
5、周武王率领自己的军队以及各地诸侯的联军,渡过黄河,直逼商都朝歌,在甲子这一天与纣王的大军相遇于商郊牧野。下列可能佐证这一事件的器物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利簋 D、毛公鼎
-
6、下图是甲骨文“家”的演变过程,“宀”代表房屋,“豕”代表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猪,对古人来说,圈养生猪能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由此可推断( )A、早期文明与农业的关系密切 B、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C、文字的诞生源于畜牧业发展 D、当时的文字尚未形成体系
-
7、《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
-
8、《庄子·杂篇·天下》中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后来被儒家吸收接纳,并发展成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这说明 ( )A、儒家政治体系建立的基础是道家 B、儒道两家实为一体 C、道家一定程度上继承创新了儒家 D、儒道之间学习借鉴
-
9、小明在学习笔记中整理了以下内容: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倡温故而知新等。由此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A、孔子在鲁国从政 B、孔子的治国思想 C、孔子的政治主张 D、孔子的教育成就
-
10、一次考试后,小平成绩不太理想,他很难过。好友小明就劝他说:“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这次没考好,恰好暴露了你存在的问题,这正好有利于你改进,为下次考试打好基础。你看,坏的就变成好的了。”小明的看法符合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11、“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成功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材料意在强调该工程( )A、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 C、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了起来
-
12、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A、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 C、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D、统一度量衡
-
13、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去治理县。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之前
-
14、下图是小李制作的“战国七雄示意简图”,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楚、秦 B、晋、楚、秦 C、齐、晋、秦 D、秦、楚、齐
-
15、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下列文物见证的历史是( )A、铁犁牛耕技术不断发展 B、鼓励耕织使布帛增多 C、奖励军功提高作战能力 D、铸铁技术得到大发展
-
16、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被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材料反映了 ( )A、周王室地位衰微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
17、《中国通史》中写道: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王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对王室的义务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历史情况是( )A、周王可以对诸侯国进行直接干涉 B、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C、分封制稳定了政治秩序 D、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
18、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其设计灵感来自良渚遗址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见下图)。除了象征信仰的玉器外,该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址、大型水利系统、等级分明的墓地等,完整地呈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良渚遗址( )A、是中华文明史的实证 B、标志着古人类进入定居生活 C、开创了原始农耕文明 D、展现了旧石器时代人民的智慧
-
19、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粮食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围栏。据此推断,半坡人( )A、使用磨制石器 B、过着定居生活 C、开始铁犁牛耕 D、懂得采集狩猎
-
20、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生产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 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