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司马迁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将少数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反映了司马迁(   )
    A、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 B、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 C、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 D、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
  •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 3、据下表内容可知,张仲景和华佗都注重(    )

    名医

    贡献

    张仲景

    发展了“治未病”思想

    华佗

    能实施外科手术;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A、针灸疗法 B、外科手术 C、预防疾病 D、运动医学
  • 4、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以“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为教义,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时局动荡,民生艰难 C、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D、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 5、“迁儿,《太史公书》我已初拟,上启尧舜美德,下至汉兴一统;往后你续写青史,要敬畏地写下每一个字……”材料中的“迁儿”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   )
    A、编年体通史 B、国别体通史 C、纪传体通史 D、记事本末体通史
  • 6、《九章算术》共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    )

    第一章:方田,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算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按照比例折换

    第 五 章:商功。土石 工 程、体 积 计算、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以赋税计算和其他应用问题为中心的配分比例算法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7、华佗曾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援,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由此可知,华佗主张    (   )
    A、对症下药 B、保护动物 C、针灸治疗 D、运动强身
  • 8、“多喝热水,天冷加衣,加强锻炼”是我们日常预防感冒的做法,这是东汉张仲景“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其源自   (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 9、《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树皮)、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一做法(   )
    A、发明了造纸方法 B、损害了纸张质量 C、简化了造纸流程 D、降低了造纸成本
  • 10、下图是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文物。这幅地图出土时已成残片,上面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道路、山脉、河流等图形。考古学家推测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可知(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 1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你能发现画家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

    A、人物特征 B、名山大川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兽
  • 12、“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 13、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这表明《史记》                           (   )
    A、取材广泛 B、体例完备 C、完全可信 D、叙事简洁
  • 14、某作品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对先祖创业的歌颂,也有对劳动者勤劳勇敢的描写,以及对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部作品是              (   )
    A、《孟子》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
  • 15、商朝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及王对卜兆的解释)、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
    A、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 B、真实记录了商朝先民的生活状况 C、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 D、推动商王室贵胄文化普及民间
  • 16、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小刚在探究“龙”字的起源时,搜集到下方图片,甲骨文的“龙”是一只弓着身体、张着大嘴的动物形象。据此判断,这种造字方式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终于写成了16卷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贾思勰研究前人有关农业的著作,搜集民间农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长期在生产实践中细心地观察和比较,写成《齐民要求》一书。《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11万余字,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教导人民种植农作物要充分利用最好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才能获取最好的收成。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仲景成为“医圣”的条件。
    (2)、贾思勰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农学家?根据材料二,归纳其著作《齐民要术》的特点。
    (3)、综上所述,你应该学习这两位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 18、下表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节选)。这反映了《齐民要术》 (   )

    作物

    时间

    作物

    时间

    二月上旬

    夏至前十日

    黍稷

    三月上旬

    大麦

    八月中戊社前

    春大豆

    二月中旬

    水稻

    三月

    小豆

    夏至后十日

    小麦

    八月上戊社前

    A、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 B、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C、重视不断更新生产技术 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 19、《伤寒杂病论》中系统记载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初愈防复等内容。该内容体现了 (   )
    A、“治未病”理论的内涵 B、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C、体操“五禽戏”的作用 D、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 20、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知识虽然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   )
    A、重视实用 B、重视理论 C、不求甚解 D、具有感性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