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漫画二的理解?
    (3)、说说你看到这两幅漫画后的感想。
  •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情况,他们应去(     )
    A、北京 B、上海 C、广东 D、重庆
  • 4、某班准备出一期禁毒黑板报,在收集清朝禁烟运动的课程资源时,点击率最高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 5、下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5年
  • 6、“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7、若为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黄海海域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而文艺复兴在英国的扩散则推动了英国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倾向,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摘编自《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样,强化中央权力、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在18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新宪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三   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14年之久,在这14年当中,……更重要的是财政的改革与有效率的法国管理制度,尤其是《拿破仑法典》在各地的强迫施行。这样一来,便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可以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意大利,随着旧的国家界限的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而不是托斯堪纳或皮埃蒙特人,于是民族自觉的思想开始显露出来,为意大利后来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拿破仑的战争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的统治对意大利的影响。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它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它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大抵在初期,它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1)据材料一,指出“运动”的名称、“复生”和“新生”的具体含义。

    材料二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商路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材料四   下表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该地区某国的人口变化情况

    年份

    土著人口(印第安人)

    非土著居民(白人、黑人、混血种人)

    人数

    占总人口(%)

    人数

    占总人口(%)

    1522

    27200

    100

    ——

    ——

    1569

    17166

    98.2

    313

    1.8

    1700

    15489

    76.3

    3804

    23.7

    1751

    10109

    42.1

    13913

    57.9

    ——资料来源:哥斯达黎加大学社会调研中心编《哥斯达黎加人口》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该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材料五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摘自《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4)根据材料五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8世纪60华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数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大批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生产资料逐步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益猛烈。……既迫切地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世界史·近代史编》

    (3)材料三中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属于哪一阶级?据材料,归纳他们不断斗争的原因。结合所学,这种“革命理论”形成的标志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 11、1807年,拿破仑悍然对葡萄牙宣战,于是,打着进军葡萄牙旗号的法军顺手占据了西班牙的各个军事要地,法军穿过西班牙领土,未遇什么抵抗到达了葡萄牙首都,两国的王权因此受到打击,美洲殖民地乘机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材料旨在论述(     )
    A、拉美独立运动得到了法国的国际援助 B、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 C、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D、拿破仑在革命中崛起
  • 1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战争。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这段材料说明了法国大革命(     )
    A、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社会矛盾尖锐
  • 13、1760年的《航海条约)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以上史实充分表明了(     )
    A、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B、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C、北美人民的民主和独立意识增强 D、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 14、有学者在评价英国某一政治事件时说:“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这一政治事件是(     )
    A、处死查理一世 B、颁布《人权宣言》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 15、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该学者强调的是(     )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欧洲 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C、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D、"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 16、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厌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该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
    A、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B、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C、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D、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原因甚多。尤以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

    ——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义”发生地点?并根据材料二概括“首义”发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出自哪一重要文件?该文件的地位是怎样的?
    (4)、材料三体现了哪些进步主张?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至恭亲王奕䜣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曰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堪得溁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四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中的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败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 1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掌握北京政府的是什么军阀(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皖系军阀 D、桂系军阀
  • 2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军阀割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上一页 344 345 346 347 3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