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请将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以及学派。“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精神自由,顺其自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以上二则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现象? -
2、仔细观察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的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写出属于贵族等级的有哪些?(2)、图2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这一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
图3 战国形势图
(3)、写出战国七雄中位于东、南、西、北方位的诸侯国名称。(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3、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 B、鼓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确立县制
-
4、连环画《三家分晋》的主角是
A、韩、赵、齐 B、齐、楚、秦 C、齐、楚、燕 D、韩、赵、魏 -
5、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马陵之战
-
6、商朝时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的暴君是A、桀 B、纣王 C、厉王 D、汤
-
7、近年来,黄帝陵祭祀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
8、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如图所示房屋分别属于
A、半坡人、河姆渡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半坡人 D、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
9、下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它的主要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
1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是A、
B、
C、
D、
-
11、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12、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
13、“他”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他”是谁( )A、元谋人 B、蓝田人 C、郧县人 D、北京人
-
14、根据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反映时代背景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建设布局图
50年代工业成就分布图

80年代后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选自陆大道主编《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布局地理位置的变化情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分析50年代和80年代国家工业布局分别产生的积极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A、让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B、使市场不受任何制约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17、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汤显祖—《西厢记》 C、罗贯中—《水浒传》 D、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
18、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与该漫画讽喻意义一致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 -
19、《史记·平准书》记载:“自今上即位数命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下列选项中,属于“文景之治”时期治国理念的是( )A、严刑峻法 B、以德化民 C、独尊儒术 D、注重文教
-
20、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戊戌变法的缺陷在于( )A、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变法的力量不够强大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变法的措施贪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