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旋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陈桥驿站披旋冕”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
-
2、七(1)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历史事件可作为史实依据的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唐蕃会盟
④玄奘西行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3、"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凤”,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
4、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这段活反映了隋王朝的特点是( )A、经济繁荣 B、政权并立 C、短暂而繁荣 D、崇尚节俭
-
5、明清时期,统治者都采取了巩固统治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勤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朝内廷的审查机构。特务统治是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突出表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见下图。(军机处外景)
材料四: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与明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关?(2)、材料三中的军机处设立于何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清朝统治者实行了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虞云国《细说宋史》
(1)、材料二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宋太祖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上实行的具体措施。材料二 下表是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民族政权并立”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政权
民族
与中原王朝关系
辽
契丹
宋真宗时,北宋打败辽双方签订①
北宋
汉族
②
党项
宋夏和议
金
③
④在邸城大败金军后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南宋
汉族
(2)、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
7、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具有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盛唐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盛
材料一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成归多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经济之盛
材料三
文化之盛
材料四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疆城辽阔,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畅通,让异城文化与唐朝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人墨客们或歌颂壮丽山河,或描绘边疆风光,或抒发报国之志,或倾诉人生感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绘了唐朝不同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它们分别被称为什么名称?(2)、唐朝时期,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作用?(3)、“唐诗宋词元曲”,唐朝时期的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有“诗仙”“诗圣”美誉的诗人分别是谁? -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简述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2)、小明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巩固了隋朝的统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9、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达到一亿的外部因素是( )
朝代
公元(年)
人口数
隋
609
约四千六百万
宋
1110
约四千七百万
明初
1368
约五千六百万
明末
1602
约一亿
A、引进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B、明朝实行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 C、周边国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D、明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
10、“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A、
B、
C、
D、
-
11、合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次在合湾地区设置行政机关——澎湖巡检司是哪一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2、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下列活动属于他功绩的是( )A、建立契丹政权 B、建立西夏政权 C、建立女真政权 D、建立蒙古政权
-
13、《梦溪笔谈》记录“其法用胶混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与上述材料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转轮排字法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
14、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非常繁荣,北宋政府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了( )A、草市 B、市舶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
15、“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耶律阿保机学习汉族文化
-
16、松赞干布因娶文成公主更仰慕华风,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并聘请唐朝文士为他掌管表疏,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础、纸墨的工匠,均获许可。材料表明( )A、唐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B、吐蕃政权实现了封建汉化 C、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D、西藏已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
17、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其确立的标志是( )A、开考依才取士 B、设置进士科 C、创立殿试 D、开创武举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示意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时间
事 件
影响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
2020年
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依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1)、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2)、通过分析材料一、二的关联性,可以得出结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发展与民生提升”。请你以此为观点,结合所学并联系上述两则材料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字数不少于180。) -
19、回首漫漫风雨路,新中国在外交上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下图是建国至2025年5月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目简表
材科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力推进实现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王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建立独立,自主乎等的外交关系”而在外交政策上做出的具体努力。(2)、依据图示,指出图中增长最快阶段的代表字母,并分析此阶段增长最快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归纳当前我国外交的目标及其指导思想。综上,谈谈新中国风雨外交路带来的启示。 -
20、 街道名称凝聚了地域内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街道名称背后的历史”社会调查后,做了如下记录,请你参与完成。
【鸭绿江畔・英雄出征】
街道名称
命名背景
鸭绿江大街位于丹东市,南临鸭绿江,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途径鸭绿江断桥等重要历史遗迹。1950年10月19日夜,①(军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铁西区内·工业烙印】
街道名称
命名背景
沈阳市铁西区街道的名称体现了沈阳作为新中国工业区的鲜明特性,突出了“工”字和“业”字,如兴工街、保工街、卫工街、重工街等。
【金马路上·岁月变迁】
街道名称
命名背景
大连金普新区的主干道名为“金马路”1984年,“金县马桥子村”被开辟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特定区城)
(1)、请将表中①处内容补充完整。列举一位你崇拜的抗美援朝英雄并说明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街道的命名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哪一计划相关。重工街这一名称体现了该计划的哪项基本任务?(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金马路”命名由来,分析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不仅在课本中,也藏在生活里,你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哪些途径感知到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