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走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图1,填写图中①②③④空缺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事间的内在联系。(3)、据材料,概括你对秦朝的印象。 -
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西周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B、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了晋国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西汉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
3、下列最适合三幅图片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历史典故出自( )A、炎黄阪泉大战 B、吴越争霸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
5、下图中鸟身人描绘的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下列关于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编写了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率汉军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
-
6、下列年代标尺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7、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时,查阅了大量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拓影。这位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商朝历史 B、秦朝历史 C、唐朝历史 D、宋朝历史
-
8、史前时期的人类生产、生活受到自然环境的极大制约和影响。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B、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人 C、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D、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
9、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 )A、种植庄稼 B、会使用火 C、烧制陶器 D、饲养家畜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6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三个历史图片(请注明选择的图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然后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 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 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 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 希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 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时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 富……广大青少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获得了胜利?(2)、材料二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五四精神中最为核心的精神指什么?当代青年应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闹了多少事,流了 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哪一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13、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强我中华,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
材料四 1902 年 2 月 3 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中“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谁?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3)、材料三中的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次列强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战争的结果如何?(4)、材料四中情境的发生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
14、阅读分析如下大记事表,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被杀,武力侵占台湾
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19世纪中后期
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A、近代化早期探索 B、近代边疆危机 C、近代追求独立民主的过程 D、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
15、如图所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D、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
16、“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A、广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
17、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
18、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挽联所缅怀的历史人物是( )A、关天培 B、曾国藩 C、梁启超 D、孙中山
-
19、下图《时局图》体现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20、下图漫画中,中国巨人非常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矮子日本手持军刀,双脚踏在中国巨人身上,中国巨人只有任其宰割了。漫画揭示了(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命运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D、中国军事技术上的变革实现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