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战国时期,秦国工匠们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岁修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集中体现了(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秦国国力的强大 C、商鞅变法的影响 D、劳动人民的智慧
  • 2、听课记笔记是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小明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国人暴动 B、弭兵大会 C、牧野之战 D、齐桓公首霸
  • 3、《管子·海王篇》中记载,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一种铁锄),”“行服连轺辇(轻便的马车)者,必有一斤(铁斧)一锯一锥一凿”。这表明(     )
    A、管仲改革成就霸业 B、牛耕的使用推动井田制瓦解 C、铁质工具普遍使用 D、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中所叙述的制度(     )
    A、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B、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区域 C、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D、确立了夏朝的统治秩序
  • 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分封制度的强化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 6、下表是《大雅·文王有声》的部分诗句。据此可知,这首诗反映了(     )

    考卜维王,(武王参考占卜的吉示)

    宅是镐京。(决定建都于镐京)

    维龟正之,(神龟作了正确的指示)

    武王成之。(武王成就了定都的大计)

    A、盘庚迁殷 B、西周建立 C、王室衰微 D、秦的暴政
  • 7、“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肇始春秋,绵延至今。上述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     )
    A、炎帝 B、 C、 D、黄帝
  • 8、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与此现象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9、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下列考古成就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C、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D、山东大汶口遗址的白陶鬶
  • 10、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三星堆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
  • 11、我国科学家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将早期现代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了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以下和柳江人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居民
  • 12、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材料二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指的是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目的?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新创新措施?

    材料三   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参”通“叁”诛夷三族);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同“烹”)之刑。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亲自断案)……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班固《汉书·刑法志》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秦朝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商鞅在秦推行新法,其中“务耕织”指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尚军功”指变法中的什么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请问材料二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什么措施?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

    材料四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影响。
    (5)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并未被废止,而是继续推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4、

    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历史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   他当政以后,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他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为了争夺霸权,他提出什么口号?依据材料归纳出他首先称霸的原因。

    材料三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了争霸战争,在春秋争霸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民族同周边的蛮夷戎狄等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何利弊?

    (4)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期,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种“转型”和“大变革”都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 1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高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最底端的又是谁?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受分封建立诸侯国的主要是哪些人?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四   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纳贡。”

    材料五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3)根据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的这种制度起到了哪些作用?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式一图片学史】

    (1)左图是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右图是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图中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造成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方式二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2)“轩辕”指________后人尊崇他和神农氏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方式三歌谣学史】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_____,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桀本是亡国君,汤灭夏建商朝。_____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3)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4)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 17、战国后期李冰主持修建的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朝时开凿的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18、约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 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文字是;秦朝建立后统一使用文字
  • 20、学史使人明智。阅读下列关于项羽的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忍辱负重)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任选一首诗,归纳其包含的历史信息。
    (2)、你赞同哪一作者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同一历史人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