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
2、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A、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C、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
3、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
4、2024年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应外交部部长王毅邀请访华。双方就共同关切的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一组国际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经历的变化是( )A、结盟———建交——正常化 B、敌对——正常化—一建交 C、正常化———建交———结盟 D、正常化——建交——敌对
-
5、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 C、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6、“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A、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
7、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A、第二炮兵 B、空军 C、陆军 D、海军
-
8、“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澳门回归祖国 C、香港回归祖国 D、抗美援朝胜利
-
9、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A、一国两制,国家统一 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D、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这场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事”。破除了个人迷信,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的伟大转折英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沈宝祥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的“这场大讨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谈话的主要观点(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解放思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
11、发展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特别垂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碎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建设成就(部分)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大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 6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弹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材料三 这个村衣民的做法是: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包到户:国家农副产品的交售等任务、按人包干到户:完成包干任务后,刺多剩少全归自己。大家兴奋地说:“大包干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刺少都是自己的。”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1)、材料一中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次改革使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的建设成就与我国政府采取的哪一重大举措有关?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建设重点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村农民的做法”具体是指什么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认识。 -
12、时光荏苒,风云变化,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70多年。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称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度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摘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列举一项我国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2)、从材料二的两幅图片中任选一幅进行介绍。要求包括事件名称、时间、意义或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答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回答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
1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这强的必要前提和贝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城和自治机关。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剖”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淡台同脆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
——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材料一描述的是那一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举一例说明这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3)、请你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谈谈中国能顺利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原因。 -
14、“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通讯手段的进步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消费观念的变化
-
15、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关键词:两弹一星、神舟十七号、青蒿素、杂交水稻技术、三峡工程。这些关键词便于他学习( )A、民族团结 B、钢铁长城 C、文化繁荣 D、科技发展
-
16、“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句以汉英双语不间断播发的通告,自2008年起,便回荡在亚丁湾海域(印度洋西北部)。这表明中国海军( )A、构建起完备的远洋防御体系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全力守护我国的领海安全 D、践行大国维护和平之担当
-
17、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从这两则言论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不能设想中国人民会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上分割出去,这不可能。
——邓小平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习近平
A、中国维护统一的坚定意志 B、海峡两岸关系日益改善 C、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夙愿 D、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18、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
19、 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 )A、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C、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