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面是明朝的官职体系示意图,它体现了明朝政治的哪一特点?(   )

    A、皇权高度集中 B、地方权力过大 C、朝政日益腐败 D、六部各自为政
  • 2、如图为隋朝至元朝的历史时间轴,与图中①对应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B、设置通判,重文轻武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废除丞相,分封诸王
  • 3、泉州城是世界闻名的古城,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泉州历代人口统计表(公元前221——公元907年)

    历史时期

    秦汉

    三国

    南北朝

    A

    人口统计(单位:人)

    2万多

    6万多

    18万

    18.5万

    38万

    ——整理自[明]嘉靖《泉州府志》

    材料二

    州衙北市衣锦坊衣锦坊

    文儒坊文儒坊郎官坊

    光禄坊光禄坊安民坊

    官坊南市

    图1唐代泉州平面图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遇海疆危机,加上对外政策的转变,泉州的海外贸易极大受限……泉州港由对外转向对内,工商集贸性质的集市更加繁荣,这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商业人口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长途贩运……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促使泉州逐步向新兴的商业城市转型。

    ——摘编自[美]查怀安《泉州:一座典型港口城市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写出A所在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2中B处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泉州城市布局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的含义,并概括“对外政策的转变”对泉州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 4、加强对国家的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主权完整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趋势篇】

    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智慧治理篇】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维护主权篇】

    材料三:

    但愿海波平”

    示例图3“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元朝开创了哪一地方制度来巩固这一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有哪些?
    (3)、请任选图1或图2人物为其配一段解说词。

    示例解说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的主要因素。
  • 5、如图是清人所绘《耕织图》册页中的一页。康熙皇帝看见后大为赞赏,下令官府工匠镂版印刷,广布天下。其意图是(   )

       《耕织图》(局部)

    A、促进文化繁荣 B、推动中外交往 C、宣传重农思想 D、提升军事实力
  • 6、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制作流程,其记载于某部科技著作中。该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7、某同学在阅读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时,看到一幅漫画(见下图)。朱元璋设立的这一部门是(   )

    朱元璋上位成功以后,总害怕自己哪天也被人撸下来。于是他就把开路小弟——仪仗队改造成了一个特务部门,专门监察有没有人密谋造反。这群小弟的工装叫作飞鱼服,穿上贼拉风。

    A、中书省 B、军机处 C、东厂 D、锦衣卫
  • 8、下列图片呈现的是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航海技术的进步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加速了元朝统一的进程 D、促进了宋代外贸的繁荣
  • 9、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欧洲战场上的华工             图2欧洲战场上华工的分配

    ——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关于二战的起点,或者爆发点,以往学术界多半以1939年9月1日德国侵入波兰为标志;也有学者把中国抗战作为二战的起点。但是,俯视全球,看到二战的爆发分别有亚洲和欧洲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其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摘编自张海鸥《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中共十四大报告,1992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工在一战中参与了哪一军事集团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其主权遭到损害的国际会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们对于二战起点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们重视中国抗战在二战中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期

    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惊天动地:推进并实现强国大业

    ——据曲青山《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请根据上面的表格,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个历史时期中选择一个时期,仿照下面的示例形成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救国大业。(不得选择示例的观点)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这所学校的学生数量一直不足额,所有设施都因陋就简。外人来参观时,都轻视这所学校,觉得它和那些简陋的启蒙学堂没什么区别。

    ——译自张百熙《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

    材料三  (蔡元培任校长)不到两三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变而为全国许多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我并不怎么进步,却也怀着仰望的心情走进北大的校门。

    ——冯至《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新式学堂招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及原因。结合乡土史,指出从近代湖南新式学堂走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领袖人物。
    (2)、根据材料三,指出蔡元培任校长时北大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当时北大的积极作用。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发展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认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秦朝半两钱              图2汉朝五铢钱

    材料二  唐朝初年,景德镇陶氏烧造出了一种胎体轻薄、色泽素雅温润的瓷器。镇中有个名为陶玉的人将这种瓷器运到关中地区,这些瓷器被人们称为“假玉器”,并且作为贡品上交朝廷。

    ——译自《景德镇历代窑考·陶窑》

    材料三

    图3玉米、马铃薯传播路线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图片,提取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时景德镇在瓷器制作上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景德镇在制瓷业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玉米、马铃薯的原产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 14、1915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湖南志士是(   )
    A、黄兴 B、宋教仁 C、蔡锷 D、蔡和森
  • 15、湖南博物院与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出品了“好好学习之马王堆汉墓历史线上课程”。下列最可能出现在该课程中的是(   )
    A、里耶秦简 B、T型帛画 C、贾谊故居 D、三国吴简
  • 16、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国家不约而同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到1980年,部分国家这方面的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30%左右。这一现象(   )
    A、适应了社会保障需要 B、反映出世界格局改变 C、导致了社会秩序恶化 D、体现出民众生活富足
  • 17、1857年,马克思对当时某事件如此定性:“这些事实甚至能使约翰牛也相信,他认为是军事叛乱的运动,实际上是民族起义。”该事件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纳米比亚的独立
  • 18、有学者认为某文献“还以严肃而实际的形式确定了第三等级在综合性陈情书中要求的和当时……期望享有的权利:保护财产、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 19、公元纪年法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1214年,牛津大学获得教皇颁发的章程。根据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属于(   )
    A、12世纪初 B、12世纪末 C、13世纪初 D、13世纪末
  • 20、图中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一个物品。对该物品的解读,传统观点认为是象征权力的权杖,后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是代表公平公正精神的木条和线圈。这说明历史研究(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A、目的是要颠覆传统观点 B、结论会随研究而变化 C、只能有唯一正确的结论 D、全部都是随意的解读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