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中国沦为殖民地 C、袁世凯成功称帝 D、文化教育落后
  • 2、1912年,曾兰女士以“光复神圣之女权”为宗旨,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妇女报纸《女界报》(如图)。这说明当时四川(     )

    A、已经实现男女完全平等 B、平等自由思想逐渐传播 C、报纸成为新闻媒体的主流 D、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最高
  • 3、与如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在中国近代史赔款数目最庞大 D、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
  • 4、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的觉醒)”。分析下面漫画,令列强最担忧害怕的是(     )

    A、满清统治者 B、资产阶级革命者 C、义和团战士 D、维新派人士
  • 5、胡适以“适”为名,即从“适者生存”而来;孙中山手下大将陈炯明,字“竞存”,即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语而来。从名字看历史,上述历史人物的名字最有可能参考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天演论》 D、《四洲志》
  • 6、康有为曾向皇帝上折道:“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     )
    A、创办京师同文馆 B、开办新式学堂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改革财政
  • 7、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1894年11月,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哪位民族英雄牺牲在了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中(     )
    A、徐邦道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冯子材
  • 8、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深入内陆 B、反清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英国侵占台湾岛
  • 9、据英国学者傅兰雅统计,从1871年至1880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已刊印译书98种、235册。这些译书(     )

    ①以军事、技术等方面为主       ②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居多

    ③是为了配合实现富国强兵       ④促进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 10、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中体西用,富国强兵 B、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的危机 C、镇压农民起义 D、培养近代化人才
  • 11、“《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点明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B、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C、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D、是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 12、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以下对材料中“这次远征”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远征”使美国获益最大 B、“远征”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远征”使法国成为世界霸主 D、“远征”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13、1843年是上海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上海开始面向国外、面向世界。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昔日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微者不在苏而在沪矣”。上海的发展与崛起与哪个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4、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天朝不宝远物”,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
    A、思想文化的差异 B、中国经济的落后 C、“闭关锁国”的政策 D、风俗习惯的不同
  • 15、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借口 B、三元里抗英的意义 C、鸦片泛滥的危害 D、《南京条约》的特点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珍妮机

    图二《棉花帝国》(叙述以棉花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历史)

    材料二   英国棉纺织业发展,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棉纺织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受到的封建行会以及政府法规等的约束相对较少,新技术和新发明能够更加容易地在棉纺织业中得到应用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也引发了技术创新,带来了棉纺织业部门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1771年,阿克莱特和他的合伙人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成为生产的标准样式。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三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1)、依据材料一的图序说出史料所属的类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启示。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以下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宪法中的哪些规定体现了“政府控制自己”?
    (2)、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撰《民法典》的原因。
    (3)、综上所述,简述你对近代两国法治发展过程的认识。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庄园法庭处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 1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中西文明的对比”为主题进行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并解决相关问题。

    (1)、A区域是古代爱琴文明,那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BCDE分别指的是哪一古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经济或政治角度归纳世界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有何不同。(任选一个角度)
  • 20、大革命期间,人们由关注贵族服饰转为追求朴素服饰,许多女性服装面料甚至采用革命时期确立的法国国旗上的红蓝白三色。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     )
    A、引发了社会消费降级 B、提倡保护私有财产 C、提升了人们审美意识 D、冲击传统社会观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