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影响。 -
2、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某校七(1)班同学以“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依据材料分析战国时期出现“诸子论道”的背景。(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3)、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简述墨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特点。(2)、材料二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如果你有幸到两地做客,他们招待的食物是什么?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这两个重大工程中,你更支持哪一工程的兴建?请说明你的理由。 -
4、《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推行盐铁专卖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独尊儒术
-
5、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四: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是什么?(2)、材料二图示中三者的关系是通过哪一文件确立起来的?体现了什么立法原则?(3)、材料三的内容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中生产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
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是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关联的。下列事件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关联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三级会议的召开
-
7、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②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③是一成不变的理论④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8、“史论”是指在历史研究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18世纪,法国进步思想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 B、19世纪20年代,铁路时代的到来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C、19世纪中期,马克思撰写了《资本论》等著作 D、1864年,英法等国的工人代表成立“第一国际”
-
9、如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入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
10、下图是某位历史老师备课时制作的一幅教学示意图,据此推测,他讲的课题是( )A、普法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
11、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如图图片反映了( )A、西欧航海业发达 B、西欧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C、人们地理观念发生了变化 D、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成熟
-
12、11世纪后,欧洲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逐渐兴起。同时,商业纠纷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诉讼案使人们对法律的需求增加。这说明( )A、大学教育不再受基督教会影响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教育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D、大学可自主设置课程
-
13、小明准备暑假和父母一起去参观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原貌,他们应该去下图的哪一地区A、① B、② C、③ D、④
-
14、根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思想革命”开始的标志。概括这场“思想革命”的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在这次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华民国政府部分农业法规和条例
法规条例和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国有荒地承垦条例
(1914年)
个人和法人均可承垦国有荒地;承垦人于承垦前须按承垦地亩交纳保证金,若承垦后满一年尚未开垦者,即撤销其承垦权,保证金概不返还;承垦人按每年竣垦亩数缴纳地价,并于竣垦一年后,按竣垦亩数,照各该地之税则升科。
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
(1914年)
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2角,改良植棉者,每亩奖银3角;凡种植制糖原料者,蔗田每亩补助蔗苗银3角、肥料银6角,甜菜田每亩补助甜菜种银1角,肥料银3角;凡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30元。
造林奖励条例
(1915年)
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1)、材料一中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政治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如何捍卫这一目标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所颁行农业法规的意义。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材料二 罗志田先生说过,提起近代中国(主要是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多想到其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那么,具体到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则自然可以“顺推”为近代中国经济领域“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那时,早期改良思想家提出采西学、制洋器;振兴百工、发展商务、实行商战等。
——摘编自李玉《认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新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9—1885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出现的大概时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目的,及其积极作用。 -
18、小文同学所在历史社团对文物回归问题进行了分组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之殇】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信息,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景泰蓝麒麟,清珐琅器,原属圆明园珍品。1860年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被窃,下落不明。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为绢本设色。1900年为英军所掠。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大玉山,原属圆明园珍品。1860年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
材料二 【回归之路】
第二小组:讲解部分海外文物的回归情况。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佳士得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于苏富比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购得圆明园猪首并捐赠给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购得圆明园马首后捐献给国家。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釜返还。12月,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物流失海外与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造成这一现象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 -
19、通过下表内容,我们可以推断这次会议内容讨论的是( )
日期
地点
会议次数
主要内容
7月23日
上海
第一次
开幕、致辞,确定会议日程
24日
上海
第二次
各地代表报告工作情况
25日
休会
起草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26日
休会
起草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27日
上海
第三次
讨论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
28日
上海
第四次
讨论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
29日
上海
第五次
讨论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
30日
上海
第六次
法国巡捕侵扰,会议未能进行
31日
嘉兴
第七次
通过党纲、决议,讨论宣言,选举中央,闭幕
A、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D、农民阶级的奋斗纲领 -
20、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革命永远不会发生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中国应照搬俄国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