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阿里提德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芭斯提亚,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克瑞斯,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赛里昂。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是( )A、芭斯提亚 B、赛里昂 C、克瑞斯 D、阿里提德
-
2、认真研读历史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说法与教材观点相违背的是(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印度种姓制度中刹帝利掌管祭祀 C、西欧庄园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
3、他们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希腊人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钢权是用于称重的器具。钥权上刻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是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查,歌疑者,皆明查之。”
里耶秦简(部分):“迁陵洞庭郡”
材料二: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廓。二、为中国民族之抟(tuán)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修《国史大纲》
材料三:
朝代
作者及文献
关于秦始皇的观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东汉
班固《汉书》
法令顷楷(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唐代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统一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说明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
5、观察地图,回答问题。(1)、请仔细观察三幅地图,将地图与下面的图名进行匹配。(写出地图序号即可)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2)、对比图一和图二,说说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变化?(3)、通过对上面地图的观察分析,你得到哪些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
现代汉字
田
明
牛
材料二:
何尊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重14.6千克。它的花纹华丽繁复,主图案是饕餮纹,装饰有蕉叶纹和蛇纹,是尊责和威严的象征。何尊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依照其父周武王的遗愿,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的事迹,以及周成王对何的勉励与告诫。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请把材料一中空白处甲骨文对应的现代汉字写出来,并通过比较表格中甲骨文和现代汉字,说说甲骨文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何尊具有的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7、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探寻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远古人类】
材料一
刮削器
砍砸器
尖状器
第一组: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第二组: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1)从材料一的两组考古发现中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探究原始农业】
材料二
①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②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陶纺轮
⑤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⑥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2)请把材料二的考古发现或想象图分类后填入如表。(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原始农业遗址名称
考古发现或想象图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探秘文明起源】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热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慕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从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找出能证明“良渚文明无可辩驳的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这一观点的证据。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探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
8、如表是秦汉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A、为经济发展营造和平环境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9、《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都没有增加……修建陵墓时,只用瓦器,不许用金、银、铜等作装饰。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减轻刑罚 C、轻徭薄赋 D、以农为本
-
10、如表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 -
11、如表的内容反映出《诗经》的特点是( )
诗句
赏析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抗敌的高昂士气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讽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郑风·子衿》
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情,歌颂美好爱情
A、形式多样 B、通俗易懂 C、关注现实 D、博采众长 -
12、《黄帝内经》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A、望闻问切 B、高超医术 C、经验传承 D、顺应自然
-
1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的为统治者而“鸣”,有的为百姓而“鸣”,其中为统治者而“鸣”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和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分别出自( )A、墨家、道家 B、法家、儒家 C、法家、兵家 D、兵家、儒家
-
14、表是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表,表中的内容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学生
孟懿子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以德治国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
1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材料说明商鞅变法( )A、得到了人民支持 B、使秦国国富民强 C、促进了国家统一 D、加快了民族交融
-
16、通过对利簋及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 )A、商汤灭夏 B、西周分封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
17、自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据此推测,大禹治水的传说( )A、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 B、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C、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D、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
-
18、“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已经萌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向早期文明时代过渡。”材料中这个“过渡”开始于( )A、山顶洞人时期 B、仰韶文化早期 C、龙山文化时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二 皇上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皇上都能够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旧的东西不能抛弃呢?过去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被称为子民,或者被称为蚁民。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后来很快被少数军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2)、小历认为,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的观点。你是否同意其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抗争亦随之激烈。抗争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2)、如何理解《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政治改制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暴力反洋运动”有什么作用?(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