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秘密安排北上的民主人士达20多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此举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B、共商首部宪法奠定法治基础 C、重组各党派恢复地方秩序 D、实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2、千年医典载历史,传承古今济苍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痢谷道疼病)炙积实熨之。(译文:将积实烤热后熨贴腹部,以缓解痢疾引起的疼痛。)

    ——摘自[唐]孙思邈《千金方》

    材料二冷痢者,下白沫、腹隐痛,宜“木黑里”(阿拉伯语:采用中药制九法制成的化解剂)加温性香料。”(译文:寒性痢疾患者,若出现白色黏液便与腹部隐痛,应当使用“木黑里”配和温性香料治疗。)

    ——摘自[元]《回回药方》

    材料三小儿痢疾,用蒜捣贴足心,或吴菜英末醋调敷脐。(译文:小儿痢疾可用大蒜捣烂敷贴脚心,或以吴茱英研成粉末状,用醋调匀数于肚脐。)

    ——摘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思邈在痢疾治疗中体现的医德,并说明孙思邈以“千金”命名这部医典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回回药方》中痢疾治疗方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医学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本草纲目》的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千年医典的发展趋势。
  • 3、香料流转,见证了半部华夏海外贸易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崇尚外来物品,皇室和贵族有嗜香风气,这也是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普通平民为了治病和生存,也开始使用外来香料,不过数量极少。

    ——摘编自李一纯《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香料研究》

    材料二

    宋代,无论是龙脑、沉香、檀香这样的奇珍异品,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调味之王——胡椒,都通过海上丝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华夏大地。自此,香料开始广泛地进入宋人的日常生活中。

    ——摘编自严小青《宋代香料贸易及其影响》

    材料三明清以后,虽然仍有大量东南亚的香料输入中国,但其在中国海上贸易中的地位,已经大为降低。明清时,皇室、贵族、地主都把熏香、焚香看作一种高级的生活享受,并且互相炫耀,这一定程度上也诱导了社会风气的腐化,从而侵蚀了统治阶层安邦治国的能力。

    一一摘编自郭亚杰《明代周嘉胄<香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在唐朝的使用情况,并概括香料输入路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香料贸易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香料“源源不断输入华夏大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香料贸易地位“大为降低”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阐述香料贸易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
  • 4、北京是中国古都的典范,中轴线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降,北京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北方重镇,承担着扼守冲要、掌控南北交通与贸易的重要作用,城市规模和区城影响力也因此不断扩大:辽金之际,北京正式拉开都城序幕。元朝建立次年定都大都。明成祖为加强北方防御力量,迁都北京。清朝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城。

    ——摘编自首都博物馆《古都北京展》等

    材料二

    明朝北京城的布局完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城墙和沟池的修建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宫殿坛庙及在中轴线上的宏大建筑,也是为了烘托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

    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部分)

    位于中轴线北端的地标性建筑。明清时期,钟楼和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是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

    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它是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位于紫禁城内养心殿南、隆宗门内。雍正年间设立,内部陈设简单,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位于北京老城外城西南部。它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礼农神之所,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位于北京老城外城东南部。它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反映出中国古代“南郊祭天”的文化传统。

    位于中轴线南端的地标性建筑。它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的传统形式与工艺做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从秦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首次成为全国性统一王朝都城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城布局的特点,指出其体现的政治文化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参考示例,任选两个建筑自拟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说明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

    【示例】:建筑:①钟楼、⑥永定门

    主题:都城规划

    说明:钟楼雄踞中轴线北端,承担城市计时报时的功能;永定门镇守南端,彰显城楼建筑工艺。二者划定中轴线起止,展现出古代都城规划与管理智慧。

  • 5、京剧《赵氏孤儿》《长坂坡》盛赞赤胆忠心,《华容道》《锁麟囊》肯定知恩图报,《杨门女将》《岳母刺字》褒扬爱国壮举。这反映出京剧(   )
    A、融合多元艺术形式 B、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C、适应市民文化需求 D、弘扬儒家伦理道德
  • 6、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主张,表中思想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时代

    思想家

    思想主张

    A

    唐朝

    柳宗元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B

    南宋

    朱秦

    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

    C

    明朝

    王守仁

    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D

    明末清初

    顾炎武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A、A B、B C、C D、D
  • 7、表呈现了我国北方某地区不同时期主要农作物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源于(   )

    时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明清以前

    栗、小麦、大豆

    棉花、桑、麻

    明清时期

    粟、小麦、大豆、玉米、甘薯

    棉花、桑、麻、烟草、花生、向日葵

    A、美洲作物大量引进 B、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C、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D、政府收入不断增加
  • 8、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政策。该材料表述的是闭关政策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9、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福役和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这一做法称为(   )
    A、方田均税法 B、一条鞭法 C、均田免粮 D、摊丁入亩
  • 10、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许诺每年缴纳500两白银,买通地方官员获准上岸,搭篷建屋并进行贸易的地点是(   )
    A、赤尾屿 B、台湾 C、钓鱼岛 D、澳门
  • 11、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许多国家在与之接触后派使者来华贸易,同时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促使更多中国人前往南洋。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
    A、拓展了航海范围 B、增进了中外交流 C、推动了文化传播 D、缓解了财政压力
  • 12、永宁寺碑与重修永宁寺碑的碑文记载了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建置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派官员巡视该地区的经过。这些石碑可以佐证明朝(   )
    A、与西北地区首次建立联系 B、与边疆达成通贡互市协议 C、将东北地区纳入有效管理 D、与蒙古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 13、《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记载:“我朝罢宰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此举旨在(   )
    A、分化地方权力 B、完善监察体系 C、缓和阶级矛盾 D、强化君主专制
  • 14、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元朝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并大幅提升了节气时刻的准确性。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A、指导农业生产 B、观察自然风物 C、适应风土民俗 D、服务军事行动
  • 15、在烈火的淬炼间,瓷器展现出千年不褪的永恒之美。图中体现元朝时期制瓷技术高超水平的是(   )
    A、定窑孩儿枕 B、绿釉鸡冠壶 C、耀州窑青釉盖钵 D、青花釉里红盖罐
  • 16、元朝初期,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根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这些措施(   )
    A、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 B、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
  • 17、《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此,元朝首创(   )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驿传制度 D、八旗制度
  • 18、图为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研学活动探访的遗迹遗址。该社团探究的主题是(   )

    A、金与北宋联合灭辽 B、南宋宗室军民坚持抗元斗争 C、蒙古南宋夹击金朝 D、“戚家军”在台州大败倭寇
  • 19、历史纪年法主要有干支纪年法、王位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四种。以下为年号纪年法的是(   )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靖难之役” D、“安史之乱”
  • 20、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叹:“这座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这座采用榫卯结构建造的塔是图中的(   )
    A、千寻塔 B、应县木塔 C、六胜塔 D、妙应寺白塔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