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名录(部分)

    序号

    项目

    项目简介及入选时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项目简介:位于陕西西安,出土了大量陶制武士俑和兵器、战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入选时间:1987年。

                

    都江堰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00年。

                   

    龙门石窟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19年。

    材料二

    (1)、请按照修建的先后顺序,将材料一中的文化遗址进行排序。
    (2)、请在材料一的第2、第3和第4个项目中,任选其中一个,仿照示例,将项目简介补充完整。
    (3)、某班同学准备在寒假期间,从深圳出发,前往以上4处文化遗址参观学习,年前回到深圳。请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他们:①设计一条游学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相关地址可用表中序号表示;②写一份30字左右的游学心得。
  •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器——中华文明的远古印记】

    江西仙人洞遗址陶罐

    经科学鉴定,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距今超过2万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

    材料二   【节气——中华文明的时间尺度】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依据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人们通过对太阳、月亮、天气、降水、物候的长期观察,于战国末年总结规范,成为历朝历代的通用历法。2016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邱丙军《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等

    材料三   【科技——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

    工艺流程

    它的发明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摘编自马克盎《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人物——中华文明的璀璨星光】

    《张仲景》特种邮票

    姓名:张仲景

    朝代:东汉

    行业:医学

    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称为“医圣”。

    (1)、材料一中的陶罐,属于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第几手材料?请合理推测该陶罐的用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四节气创立的主要依据,并分析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的原因。
    (3)、材料三展示了中国古代哪一科技发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发明的世界意义。
    (4)、请你选择一位中国古代的杰出人物(示例除外),仿照示例,给他制作一张名片。
  • 3、公元5世纪末期,北魏墓葬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这反映了(     )

    类别

    平城模式

    洛阳模式

    殉葬牲畜

    牛、羊、马的头骨、肢骨

    猪、狗、鸡等家畜陶器模型

    壁画装饰

    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

    儒家“孝悌”等

    A、经济发展 B、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 D、政权更迭
  • 4、东吴建造的战舰上下有5层,载重万斛,南朝所造大船的载重量可达2万斛;南朝又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新丰塘、吴兴塘、赤山塘等,每一个都能灌溉耕地成千上万顷。由此可知(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朝军事实力强大 C、江南地区得到发展 D、南方海外贸易发达
  • 5、《九章算术》记载了藤蔓、瓜瓠生长问题,以及田地面积、赋税分配等计算方法:《齐民要术》记载了许多制作和储存食品,以及治理荒地、利用野生植物的方法。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     )
    A、强调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B、注重联系现实生活 C、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D、丰富民众文化需求
  • 6、如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评述,这反映了司马迁(     )

    人物

    评述

    汉高祖刘邦

    好谋能听,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但贪财好色、卑怯自私、不讲诚信。

    汉武帝刘彻

    雄才大略,但好大喜功,特别迷信鬼神。

    项羽

    武艺高超,豪迈不群,但残忍好杀、刚愎自用、缺乏政治头脑。

    勾践

    忍辱负重,“有禹之余烈”,但背信弃义、残害忠良。

    A、坚韧不拔 B、乐观自信 C、实事求是 D、勤奋好学
  • 7、张骞凿空后,中原地区逐渐种植原产印度的黄瓜,伊朗的石榴、核桃、苗霜,乌兹别克斯坦的葡萄,埃及的豌豆、芹菜等果蔬;还开始饲养孔雀、大象、狮子等来自印度地区的珍稀动物,由此可以推断西汉(     )
    A、已完全控制西域 B、重视对外文化输出 C、与印度交流最多 D、物种类别显著增加
  • 8、汉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更西边的新疆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还在南方设置南海、交趾等九郡。这反映了(     )
    A、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B、西汉与匈奴关系缓和 C、推恩令得到有效执行 D、儒学得到统治者推崇
  • 9、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出土了多件金银器,这些器物的装饰风格不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而与北方草原风格十分相似。据此推知,当时(     )
    A、存在农牧文化的交流 B、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 C、西汉与匈奴进行和亲 D、统治者主张清静无为
  • 10、《秦律•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尤其是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各地,不得延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秦朝这一规定意在(     )
    A、完善交通网络 B、促进经济发展 C、保证政令畅通 D、规范驿站管理
  • 11、如表是湖南龙山出土的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上面写着:“东成里这户人家有夫、沙、泽若、伤等人。”据专家考证,这是征发赋役的依据。这份简牍反映当时(     )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湖南里耶秦简

    A、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采取了鼓励耕织措施 C、推行了奖励军功政策 D、建立了户籍登记制度
  • 12、墨子借鉴了孔子学说中“仁爱”“举贤才”等思想,战国竹简记载的儒家著述中,亦含有墨家“尚贤”“节用”等思想。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的缓和 B、学术环境的宽松 C、诸子观点的趋同 D、儒墨思想的交流
  • 13、如图是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据此推知,战国时期(     )

    (数据来源:王育民《先秦时期人口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A、生产力快速发展 B、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C、铁农具广泛使用 D、诸侯战争日益减少
  • 14、周桓王即位后,准备委任虢公取代郑庄公的卿士地位,郑庄公先是率军收割了周王室领地的粮食,又和鲁国、许国等国私自交换土地,并在王师讨伐的时候打败王师军队。这反映春秋时期(     )
    A、郑国实力最强大 B、各国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逐渐衰微 D、分封制彻底瓦解
  • 15、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记载了周武王决定建都洛邑、周成王迁都洛邑并举行祭祀等内容,相似的内容在《尚书》中也有记载。这表明(     )
    A、史书文献中的记载准确无误 B、考古发现可与史书记载相互参证 C、考古发现是唯一可信的史料 D、何尊和《尚书》的记载属于巧合
  • 16、大禹改封堵为疏导,治理了水患;李冰利用地形与水势建造都江堰,并首次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原则。这体现了哪一精神(     )
    A、坚持不懈 B、无私奉献 C、爱岗敬业 D、勇于创新
  • 17、出土遗存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遗存可直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     )

    A、炎黄的传说 B、国家的产生 C、农业的起源 D、陶器的制作
  • 18、2024年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各类器物1000余件,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又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南方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特征,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河南地区文明程度最高 C、地区文化差异明显 D、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 19、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指出:正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中,人类实现了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始终相伴。我们要善于创造机遇,利用机遇。我们也要敢于面对危机,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中外历史中两个或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古籍中的家风(节选)】

    序号

    作品

    主要内容

    时期

    A

    《孟子》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春秋

    B

    《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

    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东汉

    c

    《颜氏家训》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修身齐家,为世治学。

    北齐

    D

    《朱熹家训》

    “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宋朝

    E

    《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朝

    F

    《曾国藩家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清朝

    ……

    ……

    (1)不同作品中家风主旨有所不同。请根据上表内容将下列家风分类补充完整(只填写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家风材料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来源。   (可用英文字母代号代表对应家风)   

    ①早教利功倍—— ________;②立志以成事——— ________;   ③立德以修身——________。

    (2)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表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表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自春秋以来的家风只强调个人的修为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数千年来,家风备受重视,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C.家风建设有利于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因此国家、社会和家庭都视之为头等大事。

    【比较视野下的东西方家风】

    西方

    东方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侧重于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不太重视孩子个性发展;强调家庭中心,注重集体利益,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民族、国家的情义。

    ——整理自邵爽《中西方家风文化的比较与启示》

    (3)请结合世界史所学分析西方“注重个性发展,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任选一位近代以来历史人物说明东方家风对其产生的影响。

    (4)根据歌曲《中华好家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简要说说中华优秀家风在你身边的具体表现。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