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 2、某班同学在进行《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指出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     )
    A、《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典合集 B、《新法典》——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C、《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法学汇纂》——指导法律文献的学习
  • 3、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这一年是处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
  • 4、有助于研究下图所示地区文明发展的直接材料是(     )

    A、著作《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B、电影《空中花园》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纪录片《巴比伦的火》
  • 5、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1)、指出图一文物属于哪种史料(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一个关于早期国家的怎样结论?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巨变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在秦国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第三》

    材料三   百家争鸣本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 “秦国无敌于天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说一说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 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C、提高社会生产力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 9、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体现了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体现了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体现了良渚文化手工业已十分发达
  • 10、考古学家在山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牙雕蚕,该牙雕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是呈现吐丝的蚕形。据此可以推测仰韶文化时期(     )
    A、先民能够养蚕缫丝 B、已经可以制作衣裳 C、家庭养蚕业已出现 D、农业出现精细分工
  • 11、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

    A、种植水稻,兼有饲养家畜 B、刀耕火种,形成早期文明 C、精耕细作,形成农业文明 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封立诸侯,并为其制定俸禄和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士庶工商各有亲疏,都有大小不同的等级。

    ——《中国古代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2.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3.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在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其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与前代地方管理制度相比它有何进步性?
    (3)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儒学是如何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正统和主脉的。(要求写清时间、人物、主张措施等)
  • 13、

    思想解放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14世纪至17世纪初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思想解放潮流”是指什么?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近代科学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由“这些哲人”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这些哲人”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大量历史资料显示,北美殖民地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首先,这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北美的传播,激发北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其次,这有利于将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贯彻于1787年宪法中,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理解认识。
  • 14、

    津滨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邀你加入,一起完成任务。

    【回顾历史事件】

    序号

    时间

    史实

    1649年

    ▲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1775年

    英军在▲与当地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92年

    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文献)正式出版

    1871年

    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处依次补充完整。

    【归纳历史主题】

    (2)选取以上表格中相互有关联的史实(只写序号),并根据其史实内容拟定主题。参照以下示例写出两组。(要求:拟定主题不重复。)

    [示例]选取史实:⑥⑦⑧,拟定主题:××××××

    【梳理历史脉络】

    (3)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发现应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补充进上表中,使其内容体系更为完备清晰。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上表中的史实有何关联。(请先写出你认为有关联的史实序号,再谈关联。写出一项即可)
  • 15、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
  • 16、小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一张地图,下方空白处应填上的信息是(     )

    A、三国鼎立形势 B、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 C、魏晋南北朝形势 D、五代十国形势
  • 17、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主要得益于(     )
    A、华夏认同的出现 B、中央集权的建立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少数民族的内迁
  • 18、由朝廷下令以标准文字——小篆为范本供国人学习临摹。这种情况出现于(     )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19、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述主张体现了(     )
    A、和而不同 B、民本思想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
  • 20、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底所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     )
    A、图像史料 B、文献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