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围绕“工业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 文本阅读】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成果的发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任务二 观点论述】

    材料二   如表所示

    时代需求

    人物或国家

    实践

    科技创新

    瓦特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爱迪生

    发明耐用白炽灯、建造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奥托

    1876年,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本茨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国家发展

    英国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美国

    19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德国

    德国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870年到1913年增加近5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资料简表,从时代需求与世界发展的角度,请你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予有利的条件。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1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类型是什么,图2所示美国权力部门之间呈现的关系是通过哪一文件确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改革的名称并概括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 3、列宁认为,1917年3月以来俄国“二元执政”的局面,是一个需要尽快结束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主张(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粉碎外敌武装干涉
  • 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其顺序应当是(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 5、开始实施的一百多年后,这部法典依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拿破仑还把它用到许多被征服的国家中,它甚至影响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影响深远且传播广泛 B、总结了革命以来立法成果 C、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 D、推动了拿破仑的对外扩张
  • 6、某历史学家指出,它就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眼睛盯着过去,但最后却能彼此妥协,融合出一个新的存在:现代政治制度、工业化……据此可知(     )
    A、美国的民主进程 B、英国的政治变革 C、法国的社会转型 D、日本的社会改革
  • 7、这幅木雕(如图)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图中,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德坐在左边(美洲)小岛,岛上土著人正纷纷逃离。该木雕画(     )

    A、使流行的“地圆说”得以最终确证 B、展现了西班牙贩卖黑奴活动 C、表明西班牙国王亲历美洲发现过程 D、体现出新旧大陆间文明碰撞
  • 8、如图所示为古代某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该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9、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种臣服礼,封臣解下佩戴的武器,脱帽下跪,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这一仪式流行于(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 10、 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华夏之祖”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文初祖 后世敬仰】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获(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民主政治 选贤任能】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杰出首领后世标杆】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他与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3)、请你按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人物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对图片所反映的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 11、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 1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开始发掘陶寺遗址,在一处墓地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墓随葬几件乃至一二十件器物,而不足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当时(   )
    A、处旧石器时代 B、社会分化严重 C、开始定居生活 D、墓葬文化浓厚
  • 13、禹的父亲鳏(gǔn)曾主持给理黄河水患,他用了多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从以上叙述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禹是法力无边的天神下凡 B、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上古时期,黄河曾经水患严重 D、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14、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其门而不入”,最后被推举为黄河流域的部族联盟首领。从中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高低
  • 15、下图是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推动了(   )

    A、原始农业发展 B、华夏族的形成 C、禅让制的实践 D、早期国家产生
  • 16、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黄河流域的陶寺都城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遗址、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它们凸显了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   )
    A、继承发扬 B、博大精深 C、一脉相承 D、多元一体
  • 17、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 300—4 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 18、2023 年12月3 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良渚文化遗址中,贵族墓葬与平民墓葬在规模、葬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了(   )
    A、原始宗教礼仪出现 B、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C、磨制玉器广泛使用 D、早期国家完全形成
  • 19、在恩格斯看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恩格斯旨在强调   (    )
    A、政治斗争推动阶级分化 B、阶级分化推动国家产生 C、经济发展导致战争频繁 D、国家出现推动阶级分化
  • 20、【新中国外交】
    (1)、材料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了与会各国的赞同。会议最终对各项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的目的。解释上述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

    (2)、材料二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时期中国又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②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请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中,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交策略、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科技文化等角度任选内容,确立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