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展示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正接待三位外国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来使。

    “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

    ————《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诸司应

    送史馆事例”

    材料二 唐代至清代丝绸纹样特点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图案

    简介

    唐代在广泛吸收外来纹样的基础上,出现了纯正中国气派的植物纹样;丝绸纹样艳丽、豪华、丰满,均齐对称,富于变化又繁而不乱

    宋代丝绸纹样清淡自然、端严庄重,纹样题材以花卉、几何为主,极趋写实,花边纹样运用了彩绘、刺绣等不同工艺

    清代丝绸纹样多种风格并存,各民族、民间纹样与宫廷纹样、外来纹样相互影响,大量使用吉祥纹样。清中期丝绸纹样艺术缤纷多姿、繁华祥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上述两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指出两则材料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组丝绸纹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折射出的时代风貌。
  • 2、京剧诞生于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社会发挥化育作用的清朝,天然地被注入尊崇长幼有序、孝敬父母、兄友弟恭、邻里和睦等中国伦理基因。据此可知,京剧(   )。
    A、动摇儒家正统思想 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 3、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农业生产恢复 B、人地矛盾突出 C、阶级矛盾激化 D、水土流失严重
  • 4、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道:“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这表明商帮(   )。
    A、诞生于海外贸易的繁荣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5、清朝对出海商人严格管理,按照规定,出海贸易需要在地方官处登记审核,登记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外貌特征、籍贯等出海人员状况;官方要在出海船身上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兵验查后,才准其出入贸易。这反映了当时(   )。
    A、鼓励中外贸易往来 B、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C、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6、某学者认为:“明清易代之际,台湾的战略地位从东亚海域国际商贸转运站转变为中国东南海疆的藩篱,郑成功驱荷复台正是这个历史性转变的起点。”该学者意在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   )。
    A、加强对西域地方的管理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全 D、扭转了东亚格局
  • 7、下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   )。
    A、军机处权力远大于内阁 B、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C、行政中心逐渐向北移动 D、中枢行政机构趋于成熟
  • 8、下表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以诗明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严格训练

    招募矿工、农民,操练新阵法

    解除倭患

    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李自成起义 D、郑成功反清
  • 9、某项措施的主要特点: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需要模仿规定的格式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这项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设置太学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 10、朱元璋手定三十一项关于地方主官的《到任须知》,一方面帮助地方官员治理基层社会,另一方面让耆宿(年老资深德高望重的人)、里老来监督地方官,互为牵制。朱元璋手定《到任须知》的根本目的是(   )。
    A、规定官员权力大小 B、强化社会治理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政府机构
  • 11、《中国通史》载:中统元年(1260)八思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获赐玉印⋯⋯至元元年(1264)又领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及吐蕃地区军政事务。据此可知,元朝有效管辖的地区指(   )

    A、西藏 B、西域 C、岭北 D、琉球
  • 12、据考古发现,在包头燕家梁遗址等地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所用青花颜料为西方产品;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钦察汗国境内的考古发掘发现新、老萨莱城有大量中国商品。这些发现有助于证明元朝(   )。
    A、海外贸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B、重视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 C、存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统治范围扩展到欧洲一带
  • 13、“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弥补这个缺陷,元代实行了(   )。
    A、行省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
  • 14、契丹人的特制乳制品“乳酪”传入都城汴京后,深受广大汉族市民喜欢。《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东京城内出现了“乳酪张家”等名店,朝廷甚至设立了乳酪院,专门制作乳制品。宋高宗定都临安,乳制品又传到了江南。这反映了(   )。
    A、宋辽政治联系得到强化 B、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 C、饮食文化受到官方控制 D、饮食文化的相互借鉴
  • 15、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A、引进了优良品种 B、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扩大了垦田面积 D、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 16、引起如图所示内容的变化的因素是(   )。

    A、黄河流域人口总数增加 B、土地兼并严重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 17、右图所示为政权并立的示意简图。偏安江南的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战。据此判断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宋夏发生澶州之战 B、宋金分界线是长江 C、宋向金朝皇帝称臣 D、辽宋对峙局面形成
  • 18、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他改革科举,废止公荐,推行复试、殿试,又提高进士授官品级,还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表明,宋代(   )。
    A、与民休息 B、推崇武将 C、停废科举 D、注重文治
  • 19、下表为《全唐诗》的部分摘录内容。据此可知(   )。

    诗人

    诗句

    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杜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白居易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A、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B、农业生产为唐诗提供素材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唐诗繁荣依赖于农业发展
  • 20、某同学收集大唐文化发展资料时,发现日本正仓院有一组画作“鸟毛立女屏风”,其中仕女的服饰、构图与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这体现了(   )。
    A、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B、中日文化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D、日本文化的优越性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