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右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②处的事迹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
2、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
3、波兰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说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D、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原因
-
4、“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描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华民国 B、发动武装起义,完成国家统一 C、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工人运动
-
5、下面两幅图片所示内容出现于1927年3月中国的不同地区,这说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是 ( )
A、北伐将士英勇作战 B、正确的作战方针 C、共产党的模范作用 D、工农群众的支持 -
6、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该学校的创办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为国民革命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
7、下表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
8、下列图画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
9、孙中山先生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田王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一中“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党,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中“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分别体现了什么主义?
(3)、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三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
(4)、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奋斗精神。——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 许多学者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建国方略等等,都具有强大而又长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孙中山曾经称“华侨是革命之母”。在孙中山的动员和组织之下,华侨从经济上支援了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相当多数靠的是华侨捐献。孙中山认为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十分脆弱,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带来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摘编自蔡永飞《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三大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贡献。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自由、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展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标榜的民主精神。明确了国家有保障人身财产不受他人非法侵犯的义务,打破旧社会束缚民间资本流通经商的各种限制,在现实中促进了中华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摘编自叶玮《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倡导的进步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历史地位。
-
11、有学者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背叛共和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但是,如果从民主发展的进程来说,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的那么惨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推翻了清政府反动统治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拉开民族民主革命序幕
-
12、如图是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证书,按落款日期它应当颁发于(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
13、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无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这段材料用来可以说明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危害( )A、金田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军阀割据混战
-
14、从“民不可一日无君”的帝王思想,到“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再到“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的历史事实与大势。这些变化反映出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激发了社会各阶层革命热情
-
15、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驻华外交官虽有意维护原有政府,但发现“所有一切武力行为,以期恢复旧观,断无可望”“以兵法观之,(清)似无可望”。这说明英国外交官( )A、积极推行“以华制华”方针 B、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认为清廷统治难以维系 D、主张武力干预中国内政
-
16、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方面“东洋头”、中分、偏分成为男子的时尚发型。文化领域也出现新现象,原出版的《平民政治》再版后改名为《共和政治》,刊物《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一路畅销。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推翻封建专制 C、促进社会面貌改变 D、推动思想解放
-
1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君主专制有长久生命力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在中国有悠久历史 D、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没有人敢再称帝
-
18、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家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这说明( )A、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中华民国国际地位极大提升 D、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
19、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某班级举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题演讲比赛,以下可作为演讲素材的是( )
①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②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在《民报》发刊词阐发“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两次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