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类人的房屋?这两种房屋分别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至海,西达今陕西西部,北到今河北北部,南到长江流域的朝代是哪个?材料一中的“王”在该朝代指的是谁?

    (3)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魏国的李悝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 D、秦国的商鞅变法
  • 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天子的地位下降 B、诸侯势力的崛起 C、战争频繁 D、生产力的发展
  • 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 6、下列制度中,不属于西周的是(     )
    A、世袭制 B、民主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 7、西周时期,周王对贵族用品的规定非常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时期鼎是贵族的专用品
  • 8、《荀子》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实行禅让制 B、推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实行郡县制
  • 9、“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周平王的软弱 D、社会的动荡不安
  • 10、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
    A、原始社会的结束 B、奴隶社会的开始 C、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封建社会的开始
  • 1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D、郡县制代替禅让制
  • 12、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 13、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治水有功 B、他生活俭朴 C、他品德高尚 D、他作战勇猛
  • 14、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黄帝与炎帝 B、黄帝与蚩尤 C、炎帝与蚩尤 D、尧与舜
  • 15、考古学家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了(     )
    A、远古的传说 B、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C、农业的起源 D、早期国家的建立
  • 16、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可以证明(     )
    A、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 B、河姆渡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陶器
  • 17、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的起源 C、商业的起源 D、畜牧业的起源
  • 18、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黄帝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
    A、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C、他种植五谷和蔬菜 D、他发明纺织,会煮盐
  • 19、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有关的是(     )

    ①教民开垦耕种       ②制作生产工具

    ③种植五谷和蔬菜   ④发明纺织,会煮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半坡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用陶埙吹奏乐曲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种植水稻 D、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