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 年 11 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 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 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1984 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 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8 年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制度与政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图注: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3)、材料三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是谁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 -
3、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了解战斗英雄事迹】
材料一 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图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体会建设英模精神】
材料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就是典型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铭记科学功勋贡献】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
——摘编自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图注: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图中河流的目的是什么?列举一位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人物。(2)、材料二两幅图中人物分别有什么荣誉称号?(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图中科学家的主要科研成果是什么?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变化表(部分)
时间
变化
1949年
人民解放军的武器可以说是“万国牌”,很多武器还是从战场
上缴获的外国的破旧武器
1951年
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苏联武器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飞机
1970年
我国自主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2011年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
2017年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2024年
我国第六代战机首飞成功
材料四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不利的国际形势”主要指什么? A原则的提出有何深远影响?(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外交的关系如何? -
5、下面表格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新时代强军之路 C、航天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
6、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的是( )A、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C、中国全方位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7、热门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A、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愿 C、推动西部大开发共同发展 D、促进台湾旅游业欣欣向荣
-
8、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A、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B、都享有独立行政权 C、都实行相同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
9、2025年1月7日,一场6.8级地震突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总体顺利。这再次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改革开放国策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0、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的青蒿素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11、据2024年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下面表格中内容体现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
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宣传语
“未来再现,能量先行”
“科技大厂,生态造车”
“度电十公里,安心行天下”
A、协调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
12、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D、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3、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A、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C、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
-
14、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
15、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包干到户
-
16、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17、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8、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全境获得解放 B、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
19、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部分)更替示意图,填写图中B、C所代表的两个朝代名称。
(2)、下列史实发生在东汉的是:;发生在明朝的是:。(填写序号)①设置驻藏大臣;②开辟丝绸之路;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⑤郑和下西洋;⑥贞观之治;⑦光武中兴;⑧八股取士。
(3)、材料二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简要介绍。
(4)、材料三根据材料三的思维导图,指出这场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实现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科学技术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请回答:
(1)、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材料一提到了三大发明,还有一大发明是什么?北宋哪一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是最先在哪一个国家开始的?它把人类带人什么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自身,谈.谈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