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炎帝 B、黄帝 C、 D、
  • 2、假如你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 3、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7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封建王朝的重税政策和向资产阶级强行借贷金钱,否则就任意捕人的粗暴做法,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极大损害……冲破这些封建性限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以国会为阵地,封建贵族和高级教士以王权为总代表,双方尖锐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剧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

    ——摘编自麦考莱《英国史》

    材料三   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以及“矛盾”最终爆发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革命”所指事件,并说明“最后一次革命”的含义。
    (3)、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确立了哪一机构享有最高权力?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及其周边广大地区具有同样的干燥气候,但它有一个例外条件,就是由一条大河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利用这个条件,创造出一个与地处他们两侧的游牧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阿育王的统治……促进了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及其境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列举一例古埃及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教的创始人及其基本教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派的部分元老亲历了戊戌政变,他们对于君主立宪已彻底失望,接受了西方洗礼的新生知识分子也极为渴望民主。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打破现实桎梏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从而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摘编自周德成《中国现代化的个案研究》

    材料三:孙中山的早期三民主义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最进步的思想体系。尽管它存在许多弱点,但“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问题的提出,帮助人们从千头万绪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了要点,给了当时的革命派以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获取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认识。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材料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四: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这种不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四,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
  • 7、史学家把1916﹣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北洋军阀割据纷争不断
  • 8、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其功绩在于结束帝制,传播民主,为后续革命积累经验。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经过 C、目的 D、影响
  • 9、邹容的《革命军》由章炳麟作序,上海大同书局出版,被视为中国的“人权宣言”。先后翻印20余版,各地为之纸贵,销售量达110万册,为当时第一大畅销书。许多青年竞相传抄,偏远地区竟卖到10两银子一本。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  )
    A、倾向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出现 B、赞成君主专制的复辟之风盛行 C、拥护君主立宪的改革浪潮兴起 D、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风起
  • 10、“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其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 B、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 11、1905年,《民报》第一期刊载四篇图画: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编者的主要意图是(  )
    A、普及历史知识 B、重建文化自信 C、宣传革命思想 D、提高刊物销量
  • 12、结束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新纪元。潜伏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可以涌现,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开创这一“新纪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3、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请问该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  )

    实践主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巨变研究

    实践地点

    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

    A、虎门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 14、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当清朝的统治被推翻,许多人便以为革命已成功,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里评论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5、辛亥革命之初,梁启超对革命充满担心和怀疑。而在1921年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唤醒了国民的自觉心,有了“自觉”便有了“自动”,有了“自动”便有了“自立”。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C、打破了旧的社会习俗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6、哈尔滨市中心有一条主干道路———中山路。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中山路187条,这些中山路大多位于各城市的中心,很多都命名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中山路”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历史人物,下面选项中对这位历史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D、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 17、孙中山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演讲:“…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就是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扶助农工
  • 18、今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下面关于他的年谱中,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

    A、指挥武昌起义 B、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发起二次革命 D、领导护国战争
  • 19、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维新变法的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忠君爱国的思想
  • 20、下面是某老师《辛亥革命讲义》内容的目录摘编,横线处最适合补充的内容是(  )

    第一节  觉醒——孙中山投身革命

    第二节  前奏——革命志士的奋斗

    第三节  高潮——武昌起义

    第四节  余波——____

    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军阀间的混战割据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为挽救共和而斗争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