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此后,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与此同时,工人群众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阶级觉悟,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这样,正式召开中共一大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中共“一大”的十二个代表他们青春年少,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社会地位一般。这些年轻人志向远大……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改变“清代中国”的举措。(2)、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中共一大召开的阶级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距今多少周年?(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一大的代表有哪些特征。(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同时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众所周知,这一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摘编自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列强称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摘编自马尚斌、董守义主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1)、材料一中的“这一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资产阶级进行政治近代化探索的相关事件。(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阻碍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4)、综合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材料一 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40年6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
1841年初
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1年秋
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1842年6月
英军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
1842年8月
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材料二

材料三 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1)、据材料一、二所涉及到的战争分别是什么。并写出在图中①处海域发生的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2)、根据材料三,概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此战争期间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 -
4、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5、下图是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证书,落款日期是中华民国十五年。这张毕业证应当颁发于( )
A、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6、某校八年级一班办了一期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主题的历史板报,其中不能选取的内容是( )A、发起公车上书 B、成立兴中会 C、成立同盟会 D、提出三民主义
-
7、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义和团成员视死如归,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并震惊了列强,让列强知道灭绝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C、“扶清灭洋”的旗帜 D、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9、造成如图所示通商口岸开放的原因在于清政府被迫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如表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 洋务运动…………………………………………2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6
第6课 戊戌变法…………………………………………30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4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
11、李鸿章曾上书给皇帝说:“我朝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下列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湖北织布局 D、开平煤矿
-
12、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斗争 C、没有农民的支持 D、战略上不断失误
-
1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要中国每人每年需要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割占台湾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在中国设立工厂
-
14、绝望的道光帝被迫派人与英军签订屈辱条约,他也就成为中国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材料中的“屈辱条约”指的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
15、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同的国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不同应对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应对一:法律】
材料一:皇帝的威严荣光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国家都可以得到正当的治理。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结合史实说明查士丁尼是如何管理国家的?【应对二:变革】
材料二: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2)材料二中日本是如何向第一位老师学习来创造神话的?这一事件对日本有何影响?【应对三:▲】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请将▲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原因。 -
16、
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材料一: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发源地
文明名称
代表性的成果
北非的①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②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③”
欧洲的爱琴海
古希腊文明
④主政时期,雅典到达全盛
(1)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面的古代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文明因交流而互鉴】
材料二: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往返,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2)材料二中的“远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指出材料三中“穿梭往来”者是什么人?两者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 -
17、8世纪中后期开始,日本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了改变土地私有的现象,日本开始把土地收归国有 B、日本出现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人”的特权 C、中央仍然拥有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D、出现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骑士”
-
18、哈里发既是阿拉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
-
19、《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
-
20、《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