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类型是( )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窑洞 D、竹楼
-
2、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A、粟 B、水稻 C、小麦 D、玉米
-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5、我国原始农耕生活开始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
6、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表现在( )A、会使用天然火 B、会制造打制石器 C、会人工取火 D、会种植农作物
-
7、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170万年 B、70万-20万年 C、3万年 D、6000年
-
8、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灰烬层,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 )A、建造房屋 B、使用火 C、制造工具 D、种植作物
-
9、北京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 )A、种植水稻 B、制作陶器 C、采集和狩猎 D、饲养家畜
-
10、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170万年 B、70万-20万年 C、3万年 D、6000年
-
1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逐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采启超《饮冰室合集》
(1)、结合材料一、说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分析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两间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农耕居民。写出图1图2房屋名称,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两个大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12、如图所示思维导图,有助于了解( )
A、早期农业的起源 B、仰韶文化的特征 C、中华民族的形成 D、禅让制度的演变 -
13、考古学家高星曾说:“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元谋人和郧县人相关的考古发掘可用于“书写”中国( )A、百万年的人类史 B、一万年的文化史 C、五千年的文明史 D、王朝国家的历史
-
14、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懂得人工取火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15、美洲新大陆的被“发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某班围绕“哥伦布”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组别
相关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土地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摘编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历史人物笔记
第二组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三组

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邮票(意大利1992年发行)
西方政府纪念邮票
第四组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
——[美]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历史学家著作
(1)、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历史人物笔记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后,其日记中对当地居民的描绘充满矛盾。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其殖民虽裹着宗教外衣,但实际上包含领土扩张、资源掠夺等多重诉求。
研究结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双重影响,在给美洲原住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与全球联系。
(2)、为方便各小组收集相关素材,请为他们提供两种素材收集的方法或途径。 -
1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上述四幅图片,按照文明发源地的不同分成两类。(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3)、指出你上问所选的一类属于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并再举一例。 -
17、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相关例证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
18、15世纪,英国的部分商人采购羊毛,分发给梳毛工、纺织工等加工,支付工资后,收回成品销往国内外。这一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家庭作坊 C、流水线作业 D、工厂制度
-
19、《医典》集古希腊、古代印度、波斯医学之大成,系统论述了解剖学、药理学和诊断方法,提出“四体液的平衡理论”,并首创通过隔离治疗传染病的理念。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通过吸收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B、最早提出了传染病防控理念 C、在科技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 D、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
20、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大化改新。关于这场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改革的推行者是孝德天皇 ②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③在地方设国、郡、县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④改革使幕府与天皇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