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二分别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分别有何地位?(2)、材料三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2、中世纪城市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为工商业者上层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其目的主要是增强文化修养;二是为手工业者子弟设立的行会学校,是职业技术学校。可见学校的建立( )A、是提高市民文化水平的手段 B、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维护手工业行会的根本利益 D、受到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化。诸多“蛮族王国”林立,彼此之间或联合或斗争。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②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③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④查理曼孙子三分帝国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
4、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它们共同见证了A、希腊文明的繁荣 B、奴隶的处境地位 C、罗马文明的繁荣 D、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
5、东西方文明古国, 创造出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下面是他们的代表的陈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古埃及: 我们建造了金字塔,发明了太阳历和楔形文字 B、古印度: 我们创立了佛教,建立了种姓制度,还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 我们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还发明了象形文学 D、古希腊: 我们的哲学成就突出,有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和《民法典》
-
6、一考古队准备考察亚非古文明的发源地。他们从亚洲出发,从东向西进行。其考察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1)、比较材料一、二,说一说我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以什么为依据进行分封?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到哪些义务?(3)、西周进行了政治制度创新,导致了西周的强大,但最终仍与夏商一样,走向灭亡,这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掩卷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禹立,勤劳天下,日在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古乐》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采用了什么方法?说说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9、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图一和图二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屋?(2)、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两种结构有什么好处?(3)、材料二中“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4)、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两处居民生产、生活各不相同,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历史图片及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两处相似之处?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材料二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考古学者在此地又发现了多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等。
(1)、请分别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介绍的早期人类的名称。(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仿照示例,将下列史实与推论补充完整。示例:史实: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①史实: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推论:
②史实:
推论: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会狩猎。
(3)、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
11、虽然二里头文化遗址目前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但已发现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以及戈、戚、镞等武器。这些文物的出土有利于我们研究( )A、中国第一个王朝情况 B、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 C、春秋时期的动荡变化 D、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
12、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一场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这场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
13、距今5000年前后,长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山东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 )A、原始居民还未走向定居 B、原始手工业品种类单一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D、使用铁器生产水平很高
-
14、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
15、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定居生活。他们能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火的使用 B、房屋的建造 C、原始农业的兴起 D、陶器的烧制
-
16、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A、良渚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
17、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展开研学活动,准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甘肃省 D、浙江省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竟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材料二:某法律文件规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由此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材料三: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材料四: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在权力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谈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某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该“文件”通过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以“天下为公”为标准,碑文是怎么肯定华盛顿的?除此之外,华盛顿还有哪些贡献?(两点即可)(4)、材料四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哪一场战争中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5)、材料五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给上述材料归纳一个主题,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它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欧洲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巨大束缚,为西欧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做了前期准备。
材料三: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状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1)、和材料一中相关的运动是什么?该运动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有何影响?(3)、最能反映材料三中“人口移动理论”中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的典型史实是什么?(4)、造成材料三中被迫性移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材料三中自愿性移民有何积极影响?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材料二: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举两例即可)材料二 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此次改革有何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此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3)、日本的改革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