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43年7月,中英两国签订的《海关税则》规定,关税按“值百抽五”交纳,而且“进口洋米、洋麦、五谷等皆免税”,这使得中国的关税税率降低了许多。关税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A、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B、《南京条约》的规定 C、遵循贸易平等的原则 D、自然经济的解体
  •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侵华头目璞鼎查说:“条约给英国开辟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即使开动兰开夏(注:“兰开夏”是英国纺织中心)的全部纺织工厂,也不足以供给中国一省的需要。”材料可用来说明(     )
    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 B、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英国棉织品开始输入中国 D、中国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
  • 3、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相传,上古时期,黄河泛滥,他受命于舜,负责治水。面对滔滔洪水,他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他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治水10多年,耗费大量心血,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 4、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礼器性质的器物,其中不仅有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圭,还有代表着军事权力的礼器——钺。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     )
    A、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B、社会等级分化初现 C、社会矛盾逐渐尖锐 D、礼乐制度开始崩塌
  • 5、课堂上小组同学玩你说我猜的游戏,有位同学说道:“这是一个古人类,发现于1929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他所描述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表明传说(     )
    A、包含一定的历史信息 B、是真实的历史 C、将英雄人物彻底神话 D、无研究的价值
  • 7、距今约5000年左右,黄河下游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     )
    A、出现贫富分化 B、产生原始农业 C、步入青铜时代 D、确立分封制度
  • 8、某同学在暑假参观某处历史遗址时,讲解员介绍道:“这里的人们以稻米为主食,住干栏式房屋,还懂得使用天然漆”。他参观的这处历史遗址是(     )
    A、东胡林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牛河梁遗址
  • 9、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的是(     )
    A、历史记载和建筑 B、神话传说和壁画 C、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D、大胆想象和推测
  • 10、该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11、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过程完整,思路清晰,表述简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 1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历史学家钱乘旦在新书《西方那一块土》中论述:“西方文明的确有许多长处,值得他人学习,但也有不少短处,需被他人引以为戒。我们观察西方文明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文明不在‘那山’中,可以看得更清楚。”从客观角度评价西方“文明”国家在材料中的作为。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社会逐步“沉沦”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综上所述,概括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二十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 14、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如下图)。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     )

    A、谋求技术革新 B、谋求教育革新 C、谋求思想观念革新 D、谋求制度革新
  • 15、某些通俗文史著作认为,由于《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遇刺,日方不得不将原定3亿两的数额减少到2亿;而日方参与者回忆录则记载是因为破译了中方电报,确认3亿两可能导致谈判破裂,不得不减少。这说明(     )
    A、通俗文史著作完全不可信 B、考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C、日方回忆录肯定真实可靠 D、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历史事实
  •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洋务派倡导者始终未能制定系统的建设方略,其改革初衷仅聚焦于巩固国防之需。”下列近代企业中最能直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17、在清军和英法武装力量的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八旗兵的腐朽不堪 B、太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D、清军与英法联军的进攻
  • 18、近代史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是(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改订条约》 D、《尼布楚条约》
  • 19、8~9世纪,阿拉伯商人通过陆路或水路与中国、东南亚通商,将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传播至欧洲。阿拉伯商人之行(     )
    A、推动西欧庄园的兴起 B、催生文艺复兴 C、扩大阿拉伯帝国疆界 D、促进东西方交流
  • 20、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