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 ”表现为( )A、西欧庄园的流行和庄园法庭的出现 B、封君封臣观念出现和王权的加强 C、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基督教会掌控教育文化事业
-
2、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维护扩大城市的自治权利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
-
3、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 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古希腊相关电影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
4、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宇宙万物由原子组成” 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5、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其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取消了元老院的权力 B、是广大奴隶主积极斗争的结果 C、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
6、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挚领,研读目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第四章(近)现代目录(节选)
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七、生意: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
十一、独立:美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十二、扩展: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霸主?
十五、巨变: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1)、请指出材料中目录二、目录四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两个目录,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论述。 -
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欧洲,英国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但是到了近代,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太的海军,它先后在16、17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了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材料三: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摘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材料一中西班牙的“前所未有的改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由小国变大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对世界有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在新一轮赶超中,中国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印度的社会状况。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材料二:《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2)依据材料二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材料三:英国人的妥协传统与习惯让其社会转型和进步总是在温和中行进。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在几经波折以后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停滞了下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在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妥协中完成了暴力革命没有能够完成的任
——毛经文《妥协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以近代英美史为例》
(3)根据材料三,“光荣革命”后“有妥协传统的英国人”通过了哪一法律文件?以此为基础,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4)综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
9、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古代亚非文明 B、近代文明的曙光 C、欧洲封建时代 D、早期殖民掠夺 -
10、下图列举了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A、开放性 B、交融性 C、多样性 D、包容性
-
11、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起初因宣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传播的背景 C、佛教形成的过程 D、佛教传播的原因
-
12、阅读材料,根据题意撰写小论文。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时期重大事件
诸侯争霸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时期,请你根据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
-
13、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材料二
材料三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1)、材料一的文字出现于什么时期?它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中文物的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存在怎样的文化现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条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摘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云南发现的早期人类名称,并说出其生活的时间。(2)、据材料二,列举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材料三中联盟首领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要成为首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我国的什么时期? -
16、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春秋》 C、《论语》 D、《诗经》
-
17、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
18、《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记载:“正月农纬厥耒,囿有见韭;三月摄桑,委扬,始蚕,祈麦实,越有小旱;四月囿有见杏;五月种黍、菽、糜时也。”这说明夏代历法( )A、体系发展已趋于成熟 B、催生了农时观念 C、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D、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
19、墨子指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A、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 B、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 C、政府要赈济贫困的人口 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
-
20、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