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践行民主法治思想
  •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①时期的是(     )

    A、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 B、盘庚迁殷 C、诸侯争霸 D、桂陵之战
  • 3、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商王朝的兴衰过程 D、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 4、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时期的宣传画

    材料三

    截止于2023年10月24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自

    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加

    沙地带有2360名儿童死亡

    “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被撞

    被北约导弹炸毁的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保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1)、材料一呈现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指出数字①④分别对应的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应如何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举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贡献。
  • 5、表中的内容是从媒体中收集的部分新闻标题,从中可知当今媒体关注的是(     )

    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全球暖化特征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女性权益取得进步推动性别平等仍在路上

    A、人类面临的问题 B、世界文明的差异 C、恶化的生态问题 D、动荡的世界格局
  • 6、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 7、某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选用了如下配图。该篇文章的标题是(     )

    中世纪印刷工场

    《蒙娜丽莎》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文艺复兴之花 C、人文主义的理性之光 D、大航海的时代
  • 8、“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一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雇用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材料中“约翰·温彻康布”经营的是(     )
    A、小型的手工作坊 B、分散的手工工场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规模较大的工厂
  • 9、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 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 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 10、下表是先秦诸子关于国家安危问题的讨论(部分)。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     )

    材料

    出处

    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慎子》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

    《吕氏春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A、国君 B、民众 C、道义 D、宗庙
  • 11、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归纳汉朝和西域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多南渡”主要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孝文帝推进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并举一例汉化政策。
  • 12、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每一位统治者和执政者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指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中所描述的是西汉初哪一统治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 1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图1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图2

    材料二   法国文学院、道德和政治科学院院士格扎维埃·瓦尔特对孔子评价:《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谦帛者谓之为纸。谦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编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呈现的文字叫什么?图2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指的是孔子的哪一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材料中“蔡侯纸”有何显著特点?综合上述材料,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当代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 1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框①②③处应分别(     )

    A、夏、春秋、隋 B、隋、春秋、东周 C、夏、东周、唐 D、夏、春秋、三国
  • 15、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著名科学家的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缀术》 D、《九章算术》
  • 1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与下面哪一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7、西晋《古今注》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据此可知(     )
    A、中国与西域的交流始于西晋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张骞为汉与西域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 18、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歌谣唱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该民谣的广泛流传(     )
    A、表达了对宦官的厌恶 B、遭到了外戚的封锁 C、激发了农民反抗的怒火 D、得益于士人的创作完善
  • 1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 20、《史记》记载:“立子胡亥为太子。……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谣无已。”从材料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A、胡亥被立为太子 B、人民群众强烈要求 C、修建阿房宫驰道 D、暴政与赋税沉重等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